手机版
1 1 1

在贴近群众中正学风改文风转会风

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执笔人:苗成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八项规定,向全党发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动员令。学风文风会风紧密相连,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密切相关。学风文风会风既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

  脱离群众是问题之源

  缺乏群众观念。对现实缺乏了解,对群众的问题不清楚,自然说不到点子上,只能是老话多,废话多,空话多,出现了会议不隆重是对领导的不尊重,领导不出席是对会议不重视,讲话稿子短是领导没有水平的怪现象。殊不知宝贵的时间在套话、长话中浪费了;干群关系在假话、官话中疏远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形式主义中受到严重损害。造成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某些领导形式主义在作怪,攀比风在作怪,错误的政绩观在作怪,但归根到底是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脱离群众是其最根本的原因。

  缺乏求真务实。学习、讲话、开会的好坏,重要的是看结果和成效,而任何实践活动结果与成效问题,总是与这些实践活动的各种因素与活动过程密切联系。学习风气不正,就会影响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素质和能力偏低必然导致领导讲话水平降低,讲话水平低下又导致“长、假、空”会议,会风问题又反过来作用于学习、讲话和会议活动的各种因素与环节。解决学风文风会风问题,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在理论与实践中认识和把握规律,在规律的指导下行动。

  缺乏群众监督。学风不正,“文山会海”成为一大公害。究其原因,缺乏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是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性文件,对整治不良学风文风会风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始终没有得到根治。目前,党内尚没有一套较为系统完备的群众测评和监督领导干部学风文风会风问题的制度性文件,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很少出台由群众监管的实施意见。这无疑助长了学风文风会风不正现象的孳生和蔓延。

  依靠群众铲除学风文风会风之弊

  群众对解决形式主义的强烈要求,推动学风文风会风转变。目前,群众对党的作风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是形式主义。表现在学风文风会风上的形式主义繁多,但要害是理论与实际的脱离,与群众的脱离,往往把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变成毫无实际内容的口号、程式和过场。有的把理论学习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不是当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有的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停留在嘴巴上、会议上、文件中。有的长话、空话、假话、套话连篇,出现了用会议贯彻会议、用讲话贯彻讲话、用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这在理论上割裂了形式和内容的辩证联系,过分夸大了形式的作用,危害了党群关系,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的真诚赞誉,助推学风文风会风转变。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其中有三项规定与文风会风问题有关,即讲话要简短,力戒空话套话,文件简报要精简,有实质内容、富有实际作用和意义;新闻报道要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且报道要简短精悍凝练。这三项规定对解决文风、会风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其他五项规定共同反映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整治学风文风会风问题,要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突破口,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创建领导带头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促进学风文风会风的好转。

  群众网络舆论作用的增强,倒逼学风文风会风转变。新媒体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网络媒体语言生动、直白、灵活,并富有鲜明的群众感情色彩,群众在“网络问政”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学风文风会风的改变形成了“倒逼”态势。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惟有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坚守群众立场、观点和方法,汲取人民群众的话语资源,才能从根本上完成学风文风会风的转变。

  到群众中去创学风文风会风之新

  一切为了群众,把学风文风会风与作风一起抓。解决学风文风会风的“顽症”,要从思想深处“开刀”,搞清楚“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道理。正学风、改文风、转会风,要害在改进工作作风。要将学风文风会风建设列入地方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与工作作风建设统筹考虑,任务一起布置、措施一起实行、成效一起检查。落实改进学风文风会风领导责任制,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对一级负责。

  一切依靠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解决学风文风会风问题还得依靠群众,把群众请出来加强监督,可能收到预期效果。十八大强调“让人民监督权力”,这包括对领导干部学风文风会风的监督。党和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同志的讲话要符合人民的意愿,重要的讲话需要征求群众意见方能“定稿”,讲话风格要符合人民口味,用人民喜欢的文风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与人民达成共识,产生共鸣,从根本上解决学风文风会风不正问题。创建由群众广泛监督的学风文风会风制度,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研究制定学风文风会风评价标准,健全评价、考核、奖惩机制。不良学风文风会风难有存身之处,讲真话、实话自然会蔚然成风。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建务实求理的长效机制。改进学风文风会风的过程,实际上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深入群众就来到了智慧的大殿堂、语言的大课堂,文件、讲话、会议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正学风,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而不是用理论外衣“包装”,学以致用,而不是“为我所用”,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以群众为镜,照思想正衣冠,接受群众再教育,使理论回到实践、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改文风,要增强来自群众的思想观点,倡导鲜明文风;深入群众中讲新鲜活泼语言,倡导生动文风;到实践中大胆创新、务实求理,倡导创新文风;体现内容深邃、形式表达明快,倡导清新文风。转会风,关键是不开没有实质内容、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真正顺应群众期盼找到解决学风文风会风问题的好办法,才能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18:47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