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亟待走出“三个误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为学》有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同理,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利器也是如此。如果能够抛开私心杂念,敢于指出他人的缺点,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那么难的也就变得容易了;如果一直背负着“前怕狼、后怕虎”的思想包袱,处处想着明哲保身,那么容易的也就变得难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同志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已成为我们党最深厚的优良传统,成为我们党最具活力的‘生命要素’。”由此可见,养成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良好作风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容小觑。不得不承认,目前,批评和自身批评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在一些党员干部自身建设中不仅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反而一度流于形式、成效不大。对此,就需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难易关”,及时走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个误区”。

  走出“批评他人易、自我批评难”的误区。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单位“一把手”,往往善于运用“批评”这一武器严格约束和规范身边工作人员,却自动屏蔽了自我批评的环节,导致其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必要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从而助长了“一霸手”、“一言堂”等现象的出现。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党政要员还是普普通通的公职人员,都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出一些缺点和错误,这些缺点和错误只要不触犯原则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得以改正和完善的。对此,就需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带好头、引好路、掌好舵,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两手抓,不可偏废其一。通过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本单位形成有利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浓厚空气。

  走出“领导批评易、群众批评难”的误区。一些党员干部面对领导的批评毕恭毕敬,面对同事的批评和声和气,然而面对群众的批评便开始端架子、摆姿态,自恃清高、不屑一顾。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党员干部形象作风的一种折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从而失去群众的信任。对此,就需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检验干群关系的“试金石”,不仅在党内民主生活中有所体现,更要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现。要以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虚心接受群众批评,把群众的意愿诉求当作改进工作的标杆,把群众的批评意见当作提升服务的鞭策,真正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利器,使其成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力抓手,成为从严治党、狠刹“四风”的有力武器。

  走出“浅层批评易、深入批评难”的误区。一些地区和部门在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往往照搬老一套,搞形式、走过场,把一些类似于办事不够细心、工作缺乏创新、执行力不强等不痛不痒的官话套话作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万能语句”,缺乏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的自觉性,缺少“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恒心,结果往往是水过地皮湿,丝毫起不到反思、纠错等作用。对此,就需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摒弃避重就轻、敷衍应付等不良习气,克服惰性思维和盲从心理,果断自查自纠、立改立行,真正做到敢于真批评,批评真问题,问题真反思,反思真深刻。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19:0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