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从今年月饼市场看“节日经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不知从何时开始,月饼作为中秋节的必需品,却承载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元素,甚至畸形发展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和一些人谋取私利的“道具”。类似的还有端午节的粽子、元宵节的汤圆等等,不良的过节习俗让这些传统美食“变了味”,让节日经济“变了质”。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中秋节、国庆节就要到了,要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中纪委随后通知要求,狠刹传统节日公款送礼之风。这看上去只是一纸纠风禁令,而实际上却是一针“催化剂”,迅速引起节日市场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首先表现在供给方的激浊扬清。从本报记者开展的月饼市场调研结果看,以往为人诟病的“天价月饼”正退出市场,“过度包装”几乎绝迹。月饼的价格真正回归到了本身的价值,市场规律开始真正发挥调节作用。另外,大闸蟹、酒类、保健品等市场也都在发生向好的变化,“亲民”、“平价”成为该类产品的主基调。节日经济剥离掉了不符合规律的供给,消费环境开始自我净化,既保证了最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又节约了社会公共资源。

  “化学变化”还表现在需求方的成熟理性。以往,传统节日无论在过节形式上,还是表现内容上都是不经济的,带来很大的无谓损失。畸形的节日经济紧盯公款消费、高端市场,企业为迎合市场需求大量生产高价烟、高价酒和高价礼品获取暴利,虽然短期内刺激了需求,但绝非发展的长久之计。现在,高档产品的市场慢慢缩减,健康的、绿色的消费方式虽然不能再让商家短时间高额获利,但却让整个市场更加科学、合理、成熟。这也反过来促使商家按照市场规律自觉提升平价产品的生产比例,迎合更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化学变化”也体现在整体社会效益的增值。事实上,在节日经济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以往节日经济异化为“以物为本”而非“以人为本”。这种本末倒置导致了很多企业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精神文化追求和整体的社会效益。这有点像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本来是个体的最好选择,结果却是群体收获最糟的结果。从长远来讲,这种经济活动注定是短命的。现在,节日市场摒弃了利润虚高的产品,不投机取巧,不急功近利,踏踏实实从市场需求做起,植根于广大群众的消费,反而达到了一种多赢的局面。

  这种“化学变化”,代表了节日经济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既符合市场规律,也能让人民群众满意。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新的过节文化氛围。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1日 08:54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