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防止浮夸 需要数字打假

段思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日,福建某单位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汇报成果时称,本单位有一领导十年来找部下谈心多达3268次。督导组的同志反问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面对诘问,汇报者一脸尴尬,半天说不清楚。(9月22日《北京日报》)

  点击网络,“十年谈心3268次”,已经演变成一则冷笑话——次数如此之多,几乎是每天一次,难道单位领导的工作就是找人谈心?数据如此之准,似乎领导身边有专职记录员统计次数,如此做派显然有悖常理。

  其实,汇报者的尴尬,并非源于数字造假的耻感,而是没料到听者会较真反问。换句话说,正是因为算准了听取汇报者不会提出质疑,汇报者才敢信口开河。不过这一次,弄虚作假者撞到枪口上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就是为整治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而来,在他们面前玩数字游戏、搞虚报浮夸,不仅无法蒙混过关,还会适得其反,暴露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

  当浮夸汇报成为一种习惯,数字造假变得毫无顾虑时,其背后的成因值得警惕:“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几成潜规则,某些浮夸虚报的官员因“政绩漂亮”而平步青云,部分实事求是者反而原地踏步;数字造假之所以有存在的空间,离不开“上有所好”的诱因。如果听取汇报时能多一点质疑精神,核实情况时多一分求实态度,造假者也断不至于肆无忌惮吧。

  杜绝数字造假,不由得联想到那则“老外赶牛”的经典故事: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皖南农业项目主任布莱格先生在某县考察扶贫款项落实情况时,找到了一位用扶贫款饲养5头牛的村民。当他拿过牛鞭,赶着两头大黄牛在田地转了几圈,见其余3头小黄牛也始终跟在后面,不肯各奔东西,这才露出了笑脸。面对百思不解的当地领导,布莱格先生解释道:“那5头牛如果始终跑在一起,就证明都是主人家的;如果各奔东西,就很有可能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临时凑合的。”这个办法是否科学,笔者虽说不准,但老外较真的作风值得借鉴。

  弄虚作假,是作风建设的“天敌”。只有实事求是地检查、考核、验收、督导,才能杜绝造假者活动的空间,保证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4日 17:58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