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河北邯郸:“惠民好声音”走向田间地头

白跃华 耿慧慧 朱俊梅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河北省邯郸市积极探索理论工作“接地气”、服务群众的新载体,组建了“惠民好声音”特色理论宣讲团,为下一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

  新形式

  “空气好,环境好,延年益寿能防老,好比神仙下凡了,天堂没有农村好,全靠党的政策好……”

  2013年4月26日,在邯郸市广平县第二届鹅城文化节现场,“惠民好声音”成了节庆活动的亮点。

  “惠民好声音”特色理论宣讲活动,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依托丰富的民间文化、文艺表现形式,用群众的语言创作出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采取各具特色的演讲、朗诵、说唱、双簧、三句半、小品、歌曲等形式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变抽象的说教为生动的宣讲,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把宣讲舞台搭建在田间地头、车间、工地、集市、庙会等基层一线,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新队伍

  要面向基层宣讲,首先要有一支适合基层的宣讲队伍。

  他们在全市开展了“惠民好声音”基层宣讲名嘴海选活动,从善于运用群众语言、擅长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有一定宣讲特长的人员中选拔抽调了一批特色宣讲员;从“学习佘斌义,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者”和“太行魂·邯郸市弘扬129师精神”演讲比赛获奖选手中选拔抽调了一批特色演讲员;从民间文化队伍,各类文化、文艺人才中选拔抽调了一批特色说唱员,组建了“惠民好声音”特色理论宣讲团。

  全市宣讲团有4000余人,分成了500余支宣讲小分队,是邯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支宣讲队伍。最为突出的是宣讲团近九成的成员都来自基层,更有七成的成员直接来自农村。他们熟悉农村,知道用什么样的表演形式和语言最能打动群众。

  新拓展

  在开展“惠民好声音”特色理论宣讲的过程中,他们与送文化下乡、驻村帮扶等活动相结合,不断拓展“惠民好声音”的外延。

  与“欢乐乡村”农村文化工程相结合,利用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场地,将“惠民好声音”的歌舞说唱节目搬上农村舞台,拓展宣讲的文化载体;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相结合,在“三下乡”活动现场开辟宣传专区,通过展板、宣传单、视频、现场咨询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进行宣讲,拓展宣讲的服务功能;与“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相结合,小分队入村到户,对全市549个帮扶村走一遍、讲一遍,拓展宣讲的受众范围;与精神文明创建结合,在特色宣讲内容中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内容,不断在内容上实现了延伸拓展。

  不仅如此,邯郸市还充分利用QQ、网站、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开展“微宣传”活动,让特色宣讲活动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拓展。

  新成效

  紧紧依靠群众,让群众在快乐中参与、交流中展示、实践中受教育,宣讲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500余支宣讲小分队,在半年多时间里,先后走遍了邯郸5000多个乡村、社区,把党的十八大精神送进990万人的心中。在“惠民好声音”宣讲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文化人、文艺能人被激发出来,加入到创作、表演的队伍中,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惠民好声音”特色理论宣讲团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从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增强了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了理论宣讲入耳、入脑、入心。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22:57 来源:党建网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