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用一生走不完的路

——追述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的群众观(下)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7日 08:41 | 来源:四川日报
[ 字号 ] [打印] [ 举报/纠错 ]

  北川多山,山路弯弯。

  如果你没有走过北川那些曲折的山路,就难以理解兰辉想改变这一切的迫切心情。

  如果你没有像兰辉那样平均每天奔波220公里路,就难以体会他夙夜在公的辛勤付出。

  如果你没有踏上过兰辉带领大家修出的路,就难以感受到近10万群众对交通改善的由衷感激。

  兰辉走了,倒在了他一直奔走的路上,带走了家乡人民对他的赞扬和留恋,留下了用生命解读的“人民公仆”的真谛。

  兰辉走了,然而在巴山蜀水间,我们却又分明看见了一个又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奔波在路上。

  干部要勤走“担忧路”,群众才能走上“放心路”

  ——3年时间,他乘坐的车子累计跑了24万公里,平均每天220公里,他成了北川人眼中的“活地图”。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兰辉的母亲、嫂子和妻弟3名亲人遇难。从地震中死里逃生,他对生命怀着高度的敬畏;他暗暗发誓,绝不能因失职,而让群众再受到伤害。

  地震后,地质灾害、板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学校等安全形势严峻。兰辉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现场看一看。”无论酷暑严寒,山高路险,哪里安全隐患多,他就出现在哪里。

  “抓重点就行了,何必这么拼命呀。”有同志不解。

  “天灾无法避免,但人祸不能在我们身上发生,地震死了那么多人,绝不能因为工作的失职,让群众再次受到伤害。”“干部勤走‘担忧路’,才能为群众铺一条‘放心路’”。3年时间,他乘坐的车子累计跑了24万公里。天天在路上跑,他成了北川人眼中的“活地图”。23个乡镇,319个行政村,无一不留下他深深的足迹,人们称他“车轮子县长”。县政府办司机陈邦清说:“不说人,就是铁做的车子,也受不了啊。”

  如果不亲自去北川山路走一走,人们很难理解数字背后的艰辛。

  2009年12月20日,兰辉上任副县长第二天。他带队冒雪翻越擂禹路,进入关内乡镇。途经老林口地段时,车辆与一辆货车相挂。“好险!”一车人惊出一身冷汗。这样的场景,陈邦清经历了好几次,“挡风玻璃就被落石砸烂了好几次。”

  2010年冬天,同样的擂禹路。虽然轮子挂上了防滑链,仍滑进了悬崖边的排水沟里。

  在冰天雪地的寒冬里,大家又冷又饿,在山里呆了一晚,直到第二天拖车赶来才脱险。

  ……

  哪里有群众被困,他比谁都急。

  2009年冬天,厚厚的积雪将擂禹路封死,40多辆车、100余人被困。他心急火燎组织人,带上防滑链、方便面、棉衣棉袄等驰援。

  2011年腊月二十六,擂禹路突降暴雪,500多名群众被困山顶。“群众回不了家过年,我们就不回去。”他卷起袖子,和大家一起撒盐化雪、铺棕垫、推车辆,一直忙到深夜。

  2011年2月5日(正月初二),当万家团圆时,他带队行进在湿滑的都开路上。当大家饥肠辘辘赶回来吃午饭时,已是下午4点半。看着大家满脸疲惫,他安慰说:“我们不苦一点,累一点,更多的老百姓就要遭罪。”

  ……

  付出获得了回报,近几年来,北川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这条路也创造了一个奇迹:直到省道302线任禹路通车,通过严格监管,在3年里,41辆越野车载客逾百万人次,未发生一起道路运输安全事故。

  “宁可让身体透支,也不能让工作欠账”

  ——工地就是他的办公室,军大衣、雨具、干粮成为车上必备的“三大件”。

  艰难险阻,对于弱者来说是可怕的;而对于坚强的共产党人来说,则激发出更大的力量。

  2012年春季,在一次下乡时,他右手臂摔伤骨折,住进了医院。大家心想,他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他忍着疼痛,打着绷带出院了。

  当时,北川富通公共交通公司张洪全急需他协调公交站点设置,从办公室找到中医院。最初,张洪全以为他在医院检查工作,见面才知他受伤了。“兰县,我改日再来吧。”张洪全准备离开。“都是工作,哪里谈都一样,我正准备找你们呢,快坐下说。”

  张洪全不忍心打扰他,长话短说。但他刨根问底:“不行!我明天去现场看看。”第二天上午9:00,他手绑夹板和吊带准时来到现场,细致推敲每个站点设置,并征求现场群众意见。直到中午快一点,他才回去。

  “他为啥总有忙不完的工作?”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他的妻子周志鸿心里。

  震后的北川,90%以上的道路、桥梁被毁。为了抢通保通灾区“生命线”,工地就是他的办公室,军大衣、雨具、干粮成为车上必备的“三大件”。

  “宁可让身体透支,也不能让工作欠账。”天天呆在路上,他休息时间很少,累了就在车上小憩一会儿,下午一两点钟吃午饭是常事。北川县安监局副局长陈礼富说:“跟兰县长下乡太累了!大家都形成了一种默契,早饭要多吃点,不然扛不住。”

  直到今天,在北川县交通局,工作人员时常回忆这样的话题:昨天半夜两点,兰县打电话问我客运车辆的事情;今天早上六点,就被兰县电话叫醒了;昨天和他下乡晚上12点过才回家……

  他并非铁人,但有着铁人一般的意志。

  他身高1.72米,体重却不到60公斤,是大家眼中的“干哥”。他是个有名的“药罐子”,不仅患有痔疮、肛瘘,还有很严重的胃病、肝病,之前还曾出现过眼睛出血。

  2013年4月,他的痔疮和肛瘘病情加重,引发化脓性感染。拗不过家人和朋友劝说,他住进了医院。主治医生叹息地说,他的病拖得太久了,手术后至少要休息一个月。

  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仍割舍不下工作。县安监局局长陈国兴去医院看望他,因为术后无法坐立,他就趴在床上,一聊安全工作就是一个多小时。

  4月26日做手术,5月14日伤口还在出血。他“先斩后奏”,悄悄出院了。他心里有太多放不下:汛期来临,治新村的桥修好没有?唐家山堰塞湖周边群众的出行困难如何解决?……

  深知他的身体状况,县长瞿永安曾“警告”兰辉:“马上回医院继续治疗!再这样,我要‘冻结’你的工作。”但瞿永安也知道,这样的“警告”对兰辉不起作用。

  5月23日,他像往常一样早早下乡了。行程很紧凑:到曲山、漩坪、白坭等乡镇督促落实村道建设、地质灾害治理、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还有他最关心的唐家山堰塞湖周边群众的出行问题。

  然而,这一次,他永远倒在了为群众安全奔波的路上。

  原则问题松一寸,群众利益就要少一尺

  ——他的眼睛很“尖”,检查道路质量,既细致,又内行。

  要严把质量关,就不能当外行。

  在兰辉的车上,随时放着一把十字镐,每到一处道路建设施工现场,他要随机选点。他的眼睛很“尖”,检查道路质量,既细致,又内行。他告诫随行人员:“原则问题松一寸,群众利益就要少一尺。”

  他的火眼金星如何炼成?他钻进了书里。他曾组织编印了一本《乡村道路建设手册》,白天随身揣着,晚间放在床头,见缝插针反复看,翻得书都卷了边。他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时间长了,他对道路的工艺、工序、材料评定等烂熟于心。

  2010年7月,小曲路施工现场。他突然发现一处水泥面板和水稳层厚度不够,存在偷工减料问题。他马上把施工方叫到现场。

  “马上现场检验!”他打开汽车后备箱,取下十字镐,挖开路面。检验结果显示,厚度不达标。“返工,直到合格为止,费用自理,相关部门跟踪督查。”兰辉的语气不容商量。

  因地理、地质条件原因,工程变更时有发生。为控制工程变更,他要求施工方提供变更清单,交通局与审计局给予意见,然后组织五家单位现场办公审查。

  在一处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提出20多处工程变更。“有这么多?我们去现场看看。”一行人8点半出发,下午5点才吃午饭。他查看的仔细程度让施工方直冒虚汗,最后只同意变更了5处。2000多万元的投资,最后预算只超100多万元。

  马桃路地质、气候条件十分复杂,建设难度极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要求钻芯取样,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一律返工,直到整改合格为止。

  一些说情电话打到他手机上,他硬生生地顶了回去。

  为了堵住漏洞,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为了顺利推进公路建设征地拆迁,他采用政府引导、乡镇疏导、村官劝导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三导”“四包”工作法,很快打开了局面;为了确保道路修建的质量和进度,他提出“管好资金源头、管住施工工头、管严质量大头、管紧安全总头”的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在全县运用。

  几年来,北川新建、改建道路1800多公里,所有乡镇都建起了标准的农村客运站,通上了水泥路。特别是省道302线任禹路的全线贯通,彻底解决了北川“关内”10多个乡镇近10万群众出行难题。

  这一切,都渗透着兰辉的心血,是他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

    延伸阅读:

    把生命的光辉献给北川人民——追述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的群众观(上)

责任编辑:张学洋
主题教育
860010-16010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