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贵州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郭福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一年来,习近平同志轻车简从,频频到各地调研,每到调研点都与群众零距离、拉家常,亲切真挚的情怀、亲民务实的作风,令在场的每一个干部深受感染。他今年7月在湖北省调研期间,于7月23日在武汉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听取了大家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的精辟论述,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明确了新形势下调研工作的方向目标和基本遵循,对做好调研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如何把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入调研的要求落到实处,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关键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找准调研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把调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潜心研究,多下功夫:

  一、要明确党在新形势下提出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的总体要求           

  对此,习近平同志在湖北考察时已作了论述。今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评论文章,对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进行了解读,指出:“让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发挥现代功用,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搞论证、做决策、体民情、察民意的得力手段,必须和转作风结合起来。不但要有正确的态度,也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文章还指出:“改革攻坚,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领导干部们都真正‘动’起来、‘深’下去,交一批基层朋友,搞一批专题调研,何愁谋事求不到妙法,何愁成事取不到真经?”这些论述,对从事各方面工作的同志都具有启迪意义,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工作,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理性地表达和反映各方面的诉求,负责任地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为党政领导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

  二、要积极探索如何把调研和转作风结合起来的途径和方法

  中共中央决定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多年来,各级党政机关的调研工作,伴随着国家发展的进程,体现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得到深化,不仅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高了公信力和号召力。但是,毋庸讳言,在调研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作风方面的问题。对此,《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作了深刻评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也是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汽车时代、信息社会,信息渠道的方便快捷,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但也由此造就了一批‘悬浮干部’。他们有的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基层调研只是走形式做样子;有的为调研而调研,在对象选择上就近避远、就富避穷、就优避差。形式主义的风气一级传染一级,让一些调研变成了上下配合的‘约研’,事先打好招呼、约好时间,甚至做好彩排,调研跟着脚本走……。这样的调研,又怎么会有实际意义?扎实的调研态度要求各级干部踏踏实实沉下去,进得了群众的屋,吃得了百姓的饭;能上百姓的炕头聊天,也能下农民的地头问苦。群众感受不到官架子,才能打开话匣子,反映真实的情况。”今年8月4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常委会集中学习总结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带头联系群众,调查研究。他结合我省实际,指出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在调研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调研不深入,习惯于‘被调研’,走的路线、看的点、听的话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因此,他要求各级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着急的问题,不能做样子,走过场”。以上这些论述,尽管是针对少数领导干部而言,但具有普遍的警醒意义。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调研和转作风结合起来,作为核心任务和基本工作方法。在转作风、树新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调研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力求调研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三、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是各个方面和各项工作必须服从的大局。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认真把握我省的特殊省情,注重研究国外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问题,注意选择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精心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研,反复论证,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言献策,努力彰显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四、要防止重“调”轻“研”的倾向        

  “调查研究”是由调查和研究两个词组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鉴于在开展调研工作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重视调查、轻视研究的倾向,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防止这种倾向,力求做到调查与研究两者并重,保证调研工作切实而不表面,深入而不肤浅,发挥更大作用。在今后的再实践中,要把调查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注重分析,献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对调查获得的有关材料和情况,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通过理论论证、对策研究或比较研究,集思广益,敢于谏言,提出科学中肯的对策和建议,不断丰富调研成果。

  五、要精心撰写调研报告        

  写好调研报告要抓好三个环节,即认真的调查、深入的研究、高质量的撰写。认真的调查——指在确定调研题目、调研对象和地点、调研的时间、调研提纲时,都要有周密细致的考虑,因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必须以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为基础。深入的研究——指在调查之前、调查之中和调查之后,都要以熟悉、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职能部门的具体政策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为前提,结合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的变化,发挥机关人才优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使调研报告的质量得以保证。高质量的撰写——主要是指要着力提高调研报告的写作水平。调研报告是调研成果的集中反映,要努力做到观点正确、逻辑严密、文字简洁、文风朴实。调研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使调研报告更加完善。由于调研报告的读者主要是同级或上级领导同志,因此,调研报告的正文要开门见山,文字要洗练,论证要严密,建言献策要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高谈阔论、不着边际;重要提法要与中央和省委精神相一致,与本部门有关规定相统一,使调研报告更加清新活泼、新风扑面,建言献策更加切实可行,发挥作用。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3日 15:15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