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实现中国梦的“广东选择”(下):我的广东我的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折射出祖国梦想的光芒”、“每个人立足每个平凡的岗位,都是在朝着‘中国梦’前进着”、“广东,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4个多月来,南方日报开展“共筑中国梦 当好建设者”征文活动,数以千计的来稿映射出亿万广东人的梦想火花。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他在视察广东时明确指出,广东要“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中国梦,广东梦,个人梦。这是一个充满着梦想的时代,也是实现梦想的黄金期。

  梦幽而志远,业广当惟勤。当每个人都成为梦之队的队员时,这个民族离梦想是如此之近。

  我的广东我的梦,从你我的手中扬帆。

  在奋斗中实现个人梦

  前不久,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广东省居民对“中国梦”概念认知情况调查报告》显示,70.93%的居民认为克服掉一些阻碍因素就可以实现。更加引人注意的是,调查中有47.04%的居民认为个人梦想是“中国梦”的一部分;29.88%的居民认为“中国梦”实现了,个人梦想就实现了;7.96%的居民认为个人梦想就是“中国梦”。

  个人与民族、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如此密切,这是共同追梦共同圆梦的过程。曾经有人觉得“中国梦是民族的梦,美国梦是个人的梦”。可无论是从现实考量,还是从远景分析,个人与民族永远难以割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电影《奋斗》中有这样一段经典台词: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也不是为了拿走什么,而是要努力为这个世界增添光彩……我们像他们一样,为了梦想去奋斗,可是梦想是艰难的,因为那梦想就是我们所有人的人生……

  那梦想是人生,对梦想的贡献,就是要为了艰难的梦想去奋斗,这连接着我们的民族和我们。改革开放30年,千千万万广东人民在奋斗中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世界奇迹,人们的生活好起来、荷包鼓起来,梦想在艰难中不可阻挡地一步步走来。

  再次站在30年的起点上,广东仍在奋斗中起航。正如省委书记胡春华所指出的,工作是干出来的,美好的蓝图要在奋斗中实现。

  这是广东的奋斗。“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再次明确了广东排头兵的使命与责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8%,力争2018年比2010年翻一番。

  这是时代的奋斗。从“鞋业大王”变身“LED女王”的佛山民营企业家梁凤仪说,新的机遇、新的使命,在这个梦想的时代要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把握中国梦带来的发展新机遇,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30多年高速发展形成的惯性与信心,也来自每一个人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

  这是个人的奋斗。我们能够想起很多很多张面孔:有东莞“坤叔”打造“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用草根的心服务民众;有“山乡好人”廖乐年,用恋乡的情扎根山区;当然也有马化腾、丁磊那些在信息时代功成名就之辈,用创新的魂奔向未来……

  以实干托举幸福梦

  对于梦想,每个人或许不同,但最终都会殊途同归。一项调查显示,提到中国梦,接近半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安居乐业,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

  这也许是个人对生活状态的简单期许,但放之整个社会,又何尝不是更为直接的中国梦。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个人与民族对于幸福共同的追求。

  今年2月3日,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龙尾村。值蛇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胡春华特地来村里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他说:“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是广东的省情,也是“短板”所在。补上短板,解决经济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是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却又不得不行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民为邦本,夯实民生之本,也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胡春华强调:广东要落实“守住底线、突出重点”的要求,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解决好困难群众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

  为此,今年广东省级财政投入592亿元,全省各级财政投入1576亿元,继续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此外,广东今年还将促进创业10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2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0万人;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基础养老金从55元提高到65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10%左右;在东西北地区创建100个教育强镇(乡、街道)、10个教育强县(市、区);每个地级以上市至少建1家平价医院;全省各县(市、区)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平均补贴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242元、109元……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民生之本,古今如一。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这一历久弥新的命题,始终考量着每一个追梦人的良心与智慧。

  6月30日是广东“扶贫济困日”,今年的主题是“扶贫济困,奉献爱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年广东除了像往年一样发动社会各界进行扶贫济困捐款外,还对以往的扶贫项目和成果进行回访,力争让扶贫济困更加深入、更为实在,更能为百姓谋福利。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两位扶贫干部的名字,一位是郭建南,一位是陈华明。去年底今年初,他们的离去,引起了全社会对广东扶贫工作的聚焦。前者在扶贫路上发出最后一条工作短信后,深夜倒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后者带病坚持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出色完成了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

  对民生幸福的贡献,以实干托举梦想,郭建南、陈华明用生命做出了诠释。

  在基层迸射和谐梦

  三年前,当外来工谢红芬成为中山乃至广东积分入户第一人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年间有数十万外来工通过积分制在广东入户或让子女入读公办中小学。

  更为可喜的是,从今年开始,广东分步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升学考试,外来工随迁子女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在当地参加高考、同等录取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当然,仅从数字来看,这些制度也许离外来工的梦想还有一段距离。但不可否认的是,封闭的门户正在打开,相对公平的环境正在形成,随之而来的接纳与认可让外来工能够在自己为之付出的城市中追梦与圆梦。这得益于广东对社会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改革是广东的根,创新是广东的魂。在社会管理层面,对公平的贡献,源自民众对社会善治的不懈追求,源自每一个基层广东人的智慧与汗水。

  今年4月,广东省社工委公布了《广东省社会创新实验基地名单及共建项目》。初步分析项目名单,为社会组织“松绑”、城市及农村社区治理、流动人口管理、基层矛盾调解等成为重点创新实验的目标。其中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改革,也有揭阳、茂名等欠发达城市的创新。

  对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研究员左晓斯认为,政府准确定位、社会回归本位、社区和谐安宁、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四大目标逐步达成的过程,必定是广东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过程,也是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社会基础和必备条件。

  分析人士指出,归根结底,就是要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框架下,在最深入的社会领域和最基层的一线阵地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公平正义的环境与氛围,为每个人的圆梦铺平道路,为民族的圆梦奠定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基层”特征不容忽视:绝大多数的广东人都身处基层、扎根一线,基层一线是追梦的智慧源泉,基层群众是“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的主体对象。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政干部边学边查边改,目的是整改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就必须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

  直面批评,虚心接受;正视问题,推动解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的,查摆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把正确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他还特别强调,作为共产党人,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

  省民政厅是守护广东“底线民生”的重要部门,省民政厅领导干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虚心听取群众批评,认真解决突出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一些农村基层存在“死人领五保”、“村干部分配低保指标”等问题,省民政厅立即对此开展调查,督促当地民政部门查找问题,尽快整改,维护社会和谐。目前,相关责任人已经得到处理。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障,这是让基层迸发力量的宣言。当广东向社会善治寻求新的动力与活力时,梦想的阳光照进了现实。

  延伸阅读:

  实现中国梦的“广东选择”(上):梦想践行者再出发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4日 09:39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