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王伟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坚强保障。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

  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新形势下,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这个基本方针不动摇,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国内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一些人理想信念不坚定,一些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首先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柱,这是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就有了基本前提和思想保证。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必须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我们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基本要求,是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原则。实现这个要求,决定着意识形态各方面工作的理念、原则和方向。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无论做理论研究工作,还是做媒体传播工作,无论进行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还是从事各类文化成果的运用性工作,都要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坚决反对西方的所谓“新闻自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增强党的意识,尽职尽责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符合党的要求。理论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加强理论辨析,帮助人们分清是非、澄清认识。切实发挥好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媒体宣传报道要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文艺创作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推出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

  坚持人民性,就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整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精神层次。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必须正确理解人民群众、人民利益的科学内涵。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或者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党员的意志来理解党性,或者从某一个阶层、某一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的利益来理解人民性,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要头脑清醒,保持警惕,坚持以全体人民整体、长远、根本利益为工作原则,大力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性、人民利益的科学概念、科学观点,不被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所误导、所左右。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

  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体现在理论宣传、媒体传播、文化产品等方面,确保其观念、理念、导向都是正确的、积极的。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并与那些宣扬、传播错误思想观念的行为做坚决斗争。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必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媒体宣传必须树立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意识,增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责任感,重视社会情绪的引导。对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具体意见,对由现实利益问题引发的不满,对因社会变革冲击而产生的非理性心态,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和政策解读机制,及时发出权威声音,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疏解情绪,化解矛盾。舆论监督要以帮助党和政府更好开展工作为目的,做到科学监督、准确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

  确保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实现,必须树立阵地意识。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任务的实现,有赖于我们党的宣传、思想、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阵地作用的充分发挥。应利用各级各类阵地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抓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认真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面对攻击党和政府、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进行有力回击,当冲锋陷阵的战士。各级党委及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对错误言论开展旗帜鲜明的批评,及时支持那些因为坚持真理而被围攻的同志。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必须努力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一方面为我们党和政府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提供了新的舞台,另一方面它极易被敌对势力利用,给各种谣言、反动言论提供传播渠道。现在,互联网上有一种奇怪现象,就是谁发表正面的言论,谁发表支持党和政府的言论,谁驳斥那些攻击、污蔑党和政府的言论,谁就会受到围攻。能不能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能不能掌握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关键,也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

  现在,许多国家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方法,对互联网舆论信息进行监管。要坚决破除所谓“互联网不能管”、“互联网管不了”的错误认识,坚定网络可管可控的决心和信心,采取经济、行政、法律、教育等手段,切实加强网络管理。培养网络写作队伍,创作更多引导网络文化发展、具有正能量的网络文艺作品。下功夫做好网络“意见领袖”的工作,建立和完善媒体从业人员准入制度,积极推进网络实名制。切实加强对网站舆论导向的关注和有效管理,依法打击网络造谣传谣行为。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干部、共青团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要行动起来,以文明、健康、理性、公正、负责任的网上言论,为改善网络舆论生态、净化网络舆论空间营造良好氛围。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必须认真抓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以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落到实处。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求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工作要强起来,首先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行家里手。要真正把那些具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政治立场坚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干部,选拔到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岗位上来,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

  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学贯中西、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熟悉中国国情,精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创造活力的中青年理论人才;培养一批思想理论水平高,善于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我国权益的外向型理论人才。在整个文化艺术界、思想理论界及媒体从业人员中都要开展经常的、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只要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有益经验继承好、弘扬好,并根据新情况新形势不断推进工作理念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把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我们就一定能够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07:0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