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访中央党校教授辛鸣:重新塑造党的最大优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各地积极有序地开展。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搞得扎实有效,做到不空、不虚、不偏,首先就要在思想认识上清醒、明白、不糊涂,按照“谁是群众”——“因何脱离群众”——“怎样联系群众”的完整逻辑顺序全面思考、统筹把握。为此,辽宁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搞清楚 “谁是群众”是联系群众的逻辑前提

  辽宁日报:走群众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要的问题就是搞清楚“谁是群众”,怎样理解“群众”这一范畴。对“群众”没有准确的定义,不能清醒地认知,不仅是认识上的模糊,而且必然导致行为上的错位。您也曾提出搞清楚“谁是群众”这一基本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课,这一课您怎么讲?

  辛鸣:只有在认识上搞清楚“谁是群众”,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做到联系群众。哲学上有一趣说: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正应了黑格尔所主张的 “熟知非真知”。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但“群众”究竟意指什么,我们往往不解其意。究其实质,我认为“群众”应从三个维度来定义。

  从量上看,群众是最大多数,是中国社会最大多数的群体。量上的最大多数,反映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存在认识误区,把联系少数人、小圈子、甚至有钱的老板商人当作联系群众。因为搞小圈子效果立竿见影,尤其在既有的社会运行体制下,联系少数人具有行动的经济性,更容易出政绩、得实惠。但群众绝对不是小群体,更不能是小圈子。搞小圈子是对群众的最大伤害,把搞小圈子当作联系群众是南辕北辙。具体到党员干部来说,真正的群众就是我们职责范围所涉及的群体。共产党人不是生意人,即使算账也要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层面算大账,而不能满足于少数人得了便宜后廉价的甜言蜜语。

  从质上看,群众就是共同利益,是共同利益的代名词。在西方社会,描绘群众的话语往往是“乌合之众”等,讲利益的时候往往指的是孤立个体的利益或特定阶层群体的利益。而我们说的“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专用政治话语,是对社会阶级与阶层属性的政治整合。因此,在中国社会,群众既是社会中每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又是社会政治话语中表示最大共性集合体的概念。这是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一个重大区别。“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看不到共同利益、不能把社会群体引导凝聚到共同利益上,违背我们的社会性质。在利益分化的转型社会找出并维护共同利益确实很难,但更珍贵,也更紧迫。没有共同利益就不会有共同的事业,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梦想,就不会有能凝聚起来的群众。而当共同利益实现时,各自有差别的利益实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历史大势上看,群众是进步方向,是代表社会发展进步方向的历史主体。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主体究其根本必须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排斥资本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存在社会主义建设者,但社会主义建设者迟早要主动走向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正确处理劳动与资本、劳动者与建设者的关系方面,不能本末倒置。

  把这三个特点综合起来概而言之,群众就是代表进步方向的有共同利益的最大多数。如果说党的使命是为我们的文明立心,为我们这个民族立命,那么什么为我们党立心立命呢?就是群众路线,它是党的灵魂,也是党的生命线。以群众之心为心,以群众满意为执政生命之基,我们党就会长盛不衰。

  弄明白 “四风”之害是疏离党群的主要原因

  辽宁日报:习近平同志在辽宁考察工作时强调,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是应对复杂矛盾、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您如何认识当前比较集中的作风之弊,怎样理解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辛鸣:党的作风通过执政行为有形地表现出来,但其对人民群众的作用机理却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实现,这种方式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示范性、引导性、感召性、潜移默化的。好的党风通过其正能量使人民群众自觉自动地看齐、效仿、追随。比如如果党员干部是廉洁自律的、艰苦朴素的,那么人民群众也就会以一种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的行为对待你,并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党风政风在一个社会中,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应该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关键地位,因为我们党是中国社会的领导核心,作为领导核心,你做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社风民风。

  90多年来,优良作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与标志,但是随着执政时间越来越长,也潜滋暗长了一些不良作风,这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这“四风”既是脱离群众的重要表现,是客观现象,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是深层原因。因此,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

  近年来,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脱离群众的现象确实大量存在,“四风”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现象和坏作风的产生和形成,一个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党员干部已经背离了党章的要求,动了私心,存了私念,有了私利,形成了小的既得利益群体,以私废公。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其合法地位就在于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把执政当成为人民服务最好的途径和方式。一旦我们把执政当成是一种利益的时候,那就是在自毁长城。之所以在党的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与党的性质宗旨相背离的现象与行为,其背后是不正当的利益在作祟。

  另一个原因在于背弃誓言。少数党员干部越来越不像共产党人,越来越不把自己曾经的誓言当回事了。对当初的入党宣誓,对党的神圣性,丧失了基本的信守和敬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迷恋权力。随着执政时间的增长,一些党员干部沉湎于“权力幻象”中,认为没有什么用权力解决不了的问题,结果迷恋权力而忽视群众。

  坚持好 “入心化行”是深入群众的正道坦途

  辽宁日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正是这一优势,既标示了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又凸显了我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但在当前形势下,这一优势渐有弱化的征兆。您认为应怎样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走好群众路线,重新塑造我们党的最大优势?

  辛鸣: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说到底是要解决“心”的问题,让我们的党员干部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重新找到共产党人的觉悟,重新找回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感觉。所以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搞形式、做样子,而要触及灵魂,入脑入心,让党员干部主观世界受到洗礼,首先要把群众路线内化于心。要内化于心,就必须坚定地认识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身份是“共产党员”,但在信仰上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就是“失魂落魄”、“魂不守舍”,在组织上入党了,在思想上没有、甚至也不准备入党。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必须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对其当头棒喝,不在灵魂深处自我革命,就躲不过人民群众对你的革命。我们党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所以,这么一种奋斗理想、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是我们党最核心的内容。离开这一点,就和其他政党没有区别,何谈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其次要外化于行。信仰要宣示,更要用行动彰显。怎样才能真正让人民满意,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其实很简单,就是回到本源——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何而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成立的政党,因为有人民群众拥戴和支持,才有战斗力。所以中国共产党要想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就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这个政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群众需要的是党员干部身体力行,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率先要做的就是为群众办实事,把民生问题解决好。解决完民生问题,还要理顺群众情绪。现在群众对部分党员干部的逆反情绪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将心比心,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和群众同甘共苦。要培养对群众的感情,这种感情要像父母对儿女的情感那样,甚至更真、更深、更无私。另外,要重拾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法宝。要在不同的党员干部层级内部,开展坦荡、有效、务实、看得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把我们身上存在的毛病和污垢,洗一洗、治一治。转变作风,深入群众,重点应体现在行动上、落实上,要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用相长上下功夫。(记者 谭怡 史冬柏)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15:26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