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深化改革进行时之一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到利益格局的重造,再到发展方式的重塑、制度文明的涵养,改革之路从无坦途,中国前进的每一步,无不得益于迎难而上,无不功成于化危为机

  “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10月8日,风云际会的APEC盛会上,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再次向世界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声音。天堂之岛的碧海蓝天,见证一个发展中大国现代化征程上攻坚克难的万丈雄心。

  此时此刻,新中国刚刚度过了64岁华诞,改革开放35周年的时间节点正在临近,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承载万众期待,世界经济在复苏与低迷的冲撞中曲折向前。这一切,将改革开放和复兴之路的现实方位标示得格外清晰。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当习近平主席以坚定的语气,向世界重申中国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改革决心,并非所有人都能想象,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和盘根错节的难题。

  几天前,在北京举办的中网公开赛,一面是“迈向中央球场”的体育豪情,一面是雾霾突袭下选手“不想呼吸”的不快吐槽。当我们建起了现代化的城市,办起了举世瞩目的顶级赛事,却又面临空气不洁、环境污染的困扰。重现蓝天白云,仅在京津冀地区,就意味着压减数以千万吨的落后产能,淘汰数以万计的污染企业,引导上亿人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在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之和还要多的国家,向着清新呼吸的每一点改变,都是如此不易。

  不只是大气污染治理,在今天中国改革的“问题清单”上,“世界工厂”转型升级,完善覆盖13亿人的社保体系,为两亿多农民工打造人生出彩的发展舞台,无一不是格外艰巨的课题、极其难啃的硬骨头。置身其中,思想观念障碍、利益固化藩篱相互交织,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相互叠加,即便人们观点有差异、立场有区别、利益有分歧,却都无法否认攻坚期和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复杂性”。

  共识也许就是这样在困境中渐渐缔结。时至今日,开枝散叶的各项改革,已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书写了35个春秋的历史篇章,这一字一句的激情表达,虽然未必都能尽如人意,却不可否认地唱响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推动着滚滚向前但也泥沙俱下的时代洪流。当越来越多的矛盾,积累成亟待破局的发展围城,越来越多的人坚信,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的中国,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难以维持现状,而且可能尽弃前功。“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只有坚定改革开放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才能在现代化新航程中乘风破浪。

  我们常说,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但惟其艰难,才更需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现实问题的复杂与艰巨,要求今天的改革,更自觉地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以制度创新撬动改革大局,用制度活力推动改革进程。正如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示的,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1992年,邓小平同志曾在南方谈话中畅想,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也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回首35年风雨历程,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到利益格局的重造,再到发展方式的重塑、制度文明的涵养,改革之路从无坦途,中国前进的每一步,无不得益于迎难而上,无不功成于化危为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巴厘岛坚定的中国声音再次传递这样的信念: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9日 05:43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