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什么地方能去 什么地方不能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去什么地方,是一种选择,一种责任,一种人生态度。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这并非“小节”,而是关乎品性的大事。老百姓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经常出入什么地方,不仅可以反映出干部是怎样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和追求,而且还会在无形中,化为一种导向,引领社会风气。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要求领导干部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同志决不可以沉浸到“酒绿灯红”的地方去。中央“八项规定”,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干部行为准则。因此,有的地方领导干部不能去,有些地方即使群众能去,领导干部也不能去。

  往往“小节”最容易被忽视。有的同志认为去什么地方,是小事,不必小题大做;或者认为是私事,和干部身份无关。从近年来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那些“落马”的领导干部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管不住自己,频繁出入各种低俗场所,沉溺于吃喝玩乐,既丧失了做人的“底线”,更玷污了干部的形象。前一阵,全国开展会员卡的清退活动,实则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出入高档娱乐场所等问题,击中了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要害,群众拍手称赞。

  我们的领导干部到底该去什么地方?干活干事的地方该去。领导干部,“干”字当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视责任为使命,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切忌贪图安逸、碌碌无为。过去有句口号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今天依然适用。领导干部就是要冲锋在前,到“第一线”干事创业,哪怕困难再大、问题再多,甚至需要付出生命代价,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群众期盼的地方该去。领导干部不光是到基层调研,开展日常的群众工作,而是要想方设法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切体察百姓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放下架子,深入群众中去,比如逛逛农贸市场,拎一拎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坐坐公共汽车,看一看车堵不堵,上班出行难不难;到田间地头,和农民兄弟聊聊,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问农作物长势如何,化肥、农药价格怎样,农村政策落实得好不好。这样自然就会了解群众需求,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

  条件较差的地方该去。领导干部不能“嫌贫爱富”,而要“雪中送炭”。要多到条件不好、基础薄弱的边远贫困山区,多动谋思路、抓发展的脑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并以此强党性、改作风、增才干,真正做到建功立业、造福一方。

  反之,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能去。要坚守“底线”,坚决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按照我市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八严禁”和生活作风“十二不准”的要求,管住自己的腿。要提升境界,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凡是有损于党员形象,有悖于道德良心,有害于群众利益的地方,都要自觉抵制,掉进染缸里再想洗白就难了。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0日 05:32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