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长白的三分之一效应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驻村干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村里和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我们都想和他们商量商量。”说到驻村干部,长白县十四道沟镇鸡冠砬子村民迟增华这样说。

  “在村里呆了一段时间,再回到县里,同事们都说我变了,三句话不离‘俺们村’。在村里呆久了,才真切地体会到农民和村干部的辛苦。”县委宣传部干部毕锦鹏告诉记者。

  2011年春天,“胸中有全局,心中有百姓”主题实践活动在长白县全面铺开。活动以提高执政能力,转变工作作风,融洽党群、干群关系,解决群众诉求,建立完善民生工作机制为目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一年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并把这一做法纳入绩效考评。

  两年多时间,活动给机关干部带来了动力,给基层群众带去了福利,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忧,连百家心”,广大党员干部走进村屯、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家庭,当好民意代表、办好惠民实事、做好“稳定大使”。长白镇绿江社区居民康桂芹,提到便民服务站,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她说:“以前办医疗保险、低保,不在一个地方,很麻烦,而且需要什么手续也不清楚,办完需要很长时间,现在有了便民服务站,可好了,来到这儿,跟我们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上都可以办好,真是方便啊!”一提起便民服务站,该社区居民、62岁的周春艳也竖起大拇指,“他们对我们老百姓是真好,不论穷富,一视同仁。无论谁遇到难事,都尽力帮忙解决。”

  走街串巷,便民服务。各乡镇、部门以卡片形式分别把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开,及时发放到乡镇和村(社区),让群众全面了解本单位工作职能,方便群众办事。全县共发放便民服务卡3.6万份,建立家庭档案2万多个、企业档案154个,为县级领导掌握情况、制定政策提供了必要依据。交朋友、听呼声,解难题、促致富,广大党员干部怀着对群众的真挚情感走下去,切实把基层群众的需求愿望带上来。

  县委办干部刘辉包保马鹿沟镇二十一道沟村,他自带行李,自己做饭,不给村集体和群众增加任何负担。到了村里,安顿下来后,他马上行动起来,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的炕头,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对村的基本情况、风土人情做到“心中有数”。村民董明华是养猪专业户,但是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为帮助他扩大规模,增加收入,刘辉和他一起认真研究,决定改变原来的养猪方式,不喂饲料,增加出栏时间,提高猪肉品质。同时,积极联系县畜牧局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助他宣传和销售,扩大知名度。在刘辉的帮助下,全村已发展项目农户19户。

  刘辉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肯定,也和村民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村民李克友说:“村里无论谁家有事,都找刘辉,找到他心里就有底了。如果哪天刘辉有事不来,这心里就不踏实。”

  县委、县政府号召新来的大学生到基层接受考验,经受磨练,同时,也提倡年轻干部驻村锻炼。今年3月,长白县首次选派32名年轻干部驻村工作,并严格实行“驻村工作日记”制度,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十四道沟镇鸡冠砬子村是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行政村,3月18日,县委宣传部年轻干部毕锦鹏住进了这个小山村。村民迟增华的丈夫2009年去世,因丈夫是黑龙江户籍,在村里没有耕地,所以只能靠打零工生活,还要伺候84岁的瘫痪父亲。得知情况后,毕锦鹏不仅买了生活用品送到迟增华家,还尽快联系边防派出所、县民政局、教育局等部门,为迟增华申请困难补助,解决孩子上学等一系列问题。

  集体经济薄弱,关键是村里没有项目支撑。5月末,毕锦鹏开始帮鸡冠砬子村洽谈旅游开发项目。村民说,如果这个项目成功引进,就可以解决村里道路、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问题,俺们村可就不一样了。

  身心下沉,“民声”上浮。两年来,全县党员干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4100多件,帮助570多名党员群众发展了致富项目。活动的切入点在基层实践,落脚点在惠民利民,着力点在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全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2%,位居白山市第二。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9日 05:49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