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 助力中国圆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地区、民族和国家产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日益成为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其永远也不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处在祖国西北地区的核心部位,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南线的必经之地,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地区,历史上多文化交汇交融,多民族迁徙聚居,多宗教和谐并存。文化名省建设已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

  作为山之宗,水之源,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青海昆仑神话及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使中华文化更具多样性。昆仑山和江河源不仅成为地理标志,而且还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和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交融地之一,青海各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风情和民间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独具特色,民族性、多元化的特征明显。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展现地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在青海深入人心,新青海精神和“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滋养着当代青海各族儿女。这一切不仅来源于青海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也来源于当代青海各族人民的伟大实践,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以来,省委、省政府顺应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基于自身未来发展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美好愿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将文化惠民作为永恒不变的追求,注入到建设文化名省的实践中。以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八大工程”为重点,全力推进文化名省建设战略。当前,青海省基本建成了覆盖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文化民生不断改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挖掘,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产业基地的带动力与辐射度不断扩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入,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名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多年来打造的中国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世界攀岩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世界山地纪录片节、三江源国际摄影节、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等品牌文化活动已成为扩大青海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窗口和名片,向当代世界展示了青海文化名省的魅力,展示了充满激情与梦想的高原文化与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精神。在民间层面,各族群众通过积极开发、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工艺美术品和民间手工艺品,大力发展歌舞经济、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经济(包括藏绣、奇石、刺绣、唐卡、雕塑、排灯等)、茶园经济等,实现了文化增收、文化脱贫、文化致富。

  中国梦离不开文化。当前文化名省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但也面临着思想观念多元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等复杂环境。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因此,我们要以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领文化名省建设,从更高层次、更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名省建设,以文化托起中国梦;更加重视普通民众能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大力实施文化民生工程,扩大公共文化覆盖面,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坚持改革创新和科学进步,进一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发展动力,不断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繁荣文化市场,打造文化精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优势特色产业;深入挖掘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民族民间文化繁荣发展,拓宽农牧民群众文化脱贫致富之路;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有机融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文化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1日 17:09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