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填张表,工作还真找着了”(民生调查·民生改善进行时)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受到帮扶的王钰正在工作。

  “虽然毕业一年多了,但直到找到这份工作,我才开始睡得安稳了,爸妈也不像以前那么焦虑了。”18日,在武汉市人社局,谈到找工作的艰辛经历,王钰长舒了一口气。

  王钰今年24岁,是武汉市青山区人,去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时,由于一心考研没有去找工作,考研面试失败后,错过了对口专业的招聘黄金期,加上毕业论文写作的压力,心灰意冷的王钰打算毕业后再找工作。

  毕业后,王钰先后找了两份工作,但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放弃。近一年的求职坎坷路和两份工作的失败,让她心里直打鼓,自己到底适合干啥、又能干啥?

  今年2月份,王钰在青山区人才服务中心看到了一则通知,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以进行登记。于是她就登记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求职意愿、期望工资等信息。

  武汉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郑书超介绍,王钰看到的其实是“武汉市人社局关于开展201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的公告”。

  登记以后不久,王钰就接到了青山区劳动就业部门打来的电话,工作人员仔细询问了她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向她推荐了几个工作。今年5月份,王钰接到消息,青山区政务网发布了一些公益性岗位的招聘信息,让她去看看有没有中意的。

  王钰上网一查,果然有自己想做的文员类岗位。后来,她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成为区里武东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

  其实,不仅是王钰享受到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的好处。湖北省人社厅工作人员乔睿告诉记者,早在2011年湖北省就开始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

  据了解,湖北省人社部门在从教育部门接收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将未就业毕业生信息按照生源地分解到各地,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建立完善“实名制”台账,摸清毕业生家庭详细地址,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在此基础上,将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纳入到全省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对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重点开展了“送岗位入户”活动,为每名有求职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提供3个以上岗位,并将岗位对接服务送进社区、送到毕业生家门口。

  去年,湖北2.18万名没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之中,有1.4万人自愿进行了实名登记,1.1万人在帮扶下找到了工作。今年,据初步统计,从全省范围来看,2.36万工作无着落的毕业生之中,已有6400多人进行了登记,5100多人实现就业。

  除进行实名登记外,湖北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湖北省人民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对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小微企业为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保险费给予补贴;开展岗前培训的,给予200元—2000元的培训补贴;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从2013年起,将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期限从目前的“毕业年度”调整为“毕业学年”,补贴标准为1200元/人。这些政策,同样适用于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

  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主任李永洪告诉记者,武汉市内安置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的企业见习期间可获得每人次500元的见习补贴,以后还可获得社保补贴;在孵化基地内创业的,每年可获得最高1.8万元的补贴。

  在实名登记同时,武汉还实行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自今年9月份起,武汉各区在实名制登记基础上,采取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人事劳动保障代理等政策措施,并在公益性岗位安置、“三支一扶”等基层工作方面采取了倾斜性措施。武汉规定,各区职能部门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要指定专人负责,实行“一对一”帮扶和就业服务承诺制;对不挑不拣的毕业生,10个工作日内推荐上岗。

  “没想到填了一张登记表,工作还真找到了。”王钰说,有了这份稳定而且充实的工作,老爸老妈也很欣慰,家里欢声笑语也多了许多。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06:36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钟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