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批评还是“开门”好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党员干部开展批评时,经常说:“关起门来讲,某某同志的缺点还很多……”言外之意,打开“门”来讲,就没有缺点和问题了。这种关起“门”来搞批评的做法,对党的事业和个人进步有害无益。

  从表象上看,关“门”搞批评,是为了单位的集体荣誉,尽量把矛盾和问题消化在内部。但深层次分析,则折射出一些党员干部党性原则不强、不敢揭短亮丑,明哲保身、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关上“门”,就是怕上级知晓、怕群众不满、怕担责任,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外遮遮掩掩、回避矛盾。久而久之,报喜藏忧、欺上瞒下之风必然盛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坚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有话直言、有话当面讲,既是一种良好习惯,对党员干部而言,更是一种优秀品质。

  应当肯定,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是勇于负责、敢于批评的,但也有少数同志党内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弱化,好人主义严重,信奉“多栽花,少栽刺”,喜欢当“和事佬”。批评上级怕打击报复,批评同级怕影响关系,批评下级怕失去威信,批评自己怕损害形象。于是,对错误言行或视而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躲躲闪闪绕道走,或以“隔靴搔痒”的希望、建议代替一针见血的批评。剖析一些单位和部门出现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组织缺乏认真而经常地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没有尽到开展批评的责任。事实证明,一个班子和领导干部对歪风邪气敢抓敢管,这个单位必然正气旺,心气顺;反之,就会人心涣散,问题缠身。

  可见,开展批评还是“开门”好。敢于批评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系,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党性原则、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的“试金石”。对领导干部来讲,开展批评应当是内容没有“禁区”、对象没有“特区”、方式没有“雷区”。以对党的事业、对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坦诚指出问题、敢于批评,又中肯地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使之在思想上受到触动,在感情上更加贴近,在行动上自觉纠正。

  如今,我们纠“四风”、改作风,就要敢于开“门”搞批评,勇于开“窗”说亮话。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19:34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