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始终保持平民本色

屈万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静夜浏览报刊,其中一篇讲述我军老领导刘华清保持平民本色的故事,让人感动。

  刘华清担任军委副主席不久回湖北省大悟县老家省亲。这一身份对常人来说,觉得不宜过于随便,可是刘华清却是格外的“随便”,除了秘书和警卫,没有什么随从,也没有车队紧跟其后。到了村口,他见人就主动打招呼。人多时,就挥挥手,大声喊:“乡亲们好,我回来看望大家啦!”到了村里后,他见到面熟的大娘大婶,就进屋里坐坐,喝一碗水,嗑会瓜子,拉拉家常。他惦记着当年一起放过牛、打过柴的童年朋友,专程去他们家聊聊天,回忆童年的生活。他还到当年一起为红军站过岗、送过情报的老哥老姐家去看看,看看他们的生活,问问他们的身体,告诉他们“不管时间过去了多少年,我也忘不了乡亲们对革命做的贡献”。他在家乡的活动过程,就像是一位久别的游子回归故里,衣着简朴,姿态很低,充满着浓厚的亲情和乡情。省亲的时间不长,给乡亲的印象是,不仅一口乡音未改,那平民意识也没变,没人觉得他像个“大官”。

  笔者在相关资料中看到,与刘华清将军接触过的人都觉得他一直保持平民本色,因为他一向亲近士兵,关心群众,衣食朴素,言语朴实,他去世时,有的境外媒体以“不改的是爱民心肠,不变的是布衣本色”来概括他的一生。

  不论走到什么岗位,处于多高地位,一生保持平民本色,十分难能可贵。所谓平民本色,无疑是针对权贵作派而言的。无论过去,还是当下,都有少数人一旦身处高位,待人处世就换了一副面孔,一般群众不容易接近,与人说话常打哈哈,当年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也对他感到有些陌生,走在路上摆足架子等别人先打招呼,下到基层讲话必是作指示口吻,听群众反映问题没有明朗的态度,即便是回到家乡省亲也要有一大群人前呼后拥。

  这让人很难理解,这些人这样做是不是觉得很有派头,有了不起的感觉?其实,结果正相反,人们尽管身份不同,地位差别,但人格尊严都是一样的,谁都没有资格在别人面前摆架子,谁都没有必要在别人面前显尊贵。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其权力本来就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其物质生活就是老百姓提供的,怎么能反过来在群众面前摆谱逞威呢?这些人这样做貌似赢得了别人的敬重和羡慕,其实人们心里压根儿就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是浅薄的表现。

  党的领导干部保持平民本色,是党性的要求,也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需要。我们党和军队的领导干部,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员,不仅来自群众,工作目的也是服务群众,理所当然地要保持平民本色。只有保持平民本色,才能在思想上有平民意识,才能更好地走近群众,了解群众,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解决好群众的需求和困难,从而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和拥护,一心一意跟党走。

  保持平民本色,也是滋养纯洁的作风的需要。一个人的作风既取决于信仰追求,也取决于平时的生活圈。多与基层官兵打交道,多与困难群众接触,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身上担子很重,要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努力工作,多关心基层,多关心士兵。在与群众生活的比较中,也会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条件好得多,要始终做到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将手中权力用来服务群众,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在党的路线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进一步树立平民意识。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3日 07:49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