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甘肃日报特约评论员:表里兼治解决“四风”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王福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解决“四风”问题,需要既“治表”又“治里”,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彻底杜绝“四风”存在的土壤

  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四风”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党群关系,影响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常推进。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既“治表”又“治里”,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彻底杜绝“四风”存在的土壤。

  首先,要从微观层面入手,切实转变领导干部自身的作风。用对一个人,能搞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用错一个人,能搞垮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此类现象,在社会中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一名领导干部的作风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风气,并最终关系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业兴衰。

  改进领导作风,千头万绪。既要有“高标准”要求,更要从“基本功”做起。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理论水平、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从道理上讲,这种做法完全正确,也应该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但是,考察欧洲一些国家,他们的官员并没有多么复杂的素质要求,除了基本的业务能力,其他比如理论水平、战略思维,一般都谈不上。就此来看,改进领导作风,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对领导干部的高标准、高素质要求,另一方面,更要强调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也就是干好工作的起码要求,即: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

  哲学上讲“真、善、美”的统一,真是第一位的,没有了“真”,“善”和“美”就不可能有。要求领导干部做到“三真”,第一是要“说真话”。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总是说空话、大话、假话,必然任何问题都难以解决,也解决不了。第二是要“办真事”。给群众办事,不能玩花的、玩虚的,必须出实招,求实效。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为人民服务,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三是要“做真人”。所谓真人,就是表里如一。如果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不仅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更会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其次,要从中观层面入手,狠抓各级组织与机构的工作作风。曾经有市级政府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有企业家讲:我们能到市级机关办的事,不到区上办;能到省级机关办的事,不到市上办。此言一出,获得企业家们一片共鸣。由此可见,各级组织与机构的作风是有差别的,说明我们的政府机关作风,一级比一级好,也可以说一级比一级需要改进。

  当前,有很多矛盾都是基层组织“四风”严重,不作为、乱作为激出来的。以“乌坎村事件”为例,2012年1月,当地村民因土地问题、财务问题、选举问题对村干部不满,到市政府上访并发生暴力事件。本来,村级班子的腐败问题,应该是乡一级解决;乡级不去解决,县一级就应解决;县级不去解决,市级就应解决。结果,最终矛盾激化,迫使省上领导解决,并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试想,如果乡级、县级、市级政府主动作为,事不至于拖大、拖炸。可见,解决“四风”问题,尤其要着力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作风。

  最后,要从宏观层面入手,改革造成“四风”的体制。近些年,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为治理不正之风,也曾屡屡发文。比如禁止公款吃喝、职务消费,杜绝教育乱收费等。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很多文件下发后,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治理效果并不明显。

  各种发文,为什么作用不明显?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体制问题。比如,“驻京办”的问题、“跑部前进”的问题,之所以长时期解决不了,说到底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面对“靠上吃饭”的状况,地方政府为了跑钱、跑项目,不得不挖空心思,在接待上下功夫,进而导致公款吃喝、职务消费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有关部门不能置之不理,只好发文应对,进而便有了“公文旅行”的奇观。

  所以,治理“四风”,必须下大决心,解决宏观层面的深层次体制问题。这次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是历史上治理干部作风效果最好的一次,至少干部队伍不敢置若罔闻了,不敢明目张胆了。下一步,仍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从完善健全体制上想办法。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3日 18:17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