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听听百姓“掏心窝子”的真话

——记吉林省民政厅“进百院、访千户”活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这是我工作17年来第一次到困难群众家中、到敬老院感受民情、体验生活,是我认识民政工作由虚向实、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转化的起点。”吉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沈建明和同事在“进百院、访千户”活动中,走访了39户低保、优抚、五保家庭和1家敬老院。在厅里召开的民情感悟交流会上,他把自己的思考与厅里同志们进行了交流。“看看我们的作风与群众的要求有多远?看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符合群众的愿望?”沈建明的思考正是活动开展的初衷。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民政厅历时一个月时间开展了体现民政特色的“进百院、访千户”活动。由领导带头,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全厅24个党支部(总支)144名党员、干部走村入户,与群众同吃同住,面对面交流。共深入到51个县(市、区)100个乡镇的312个村(社区),走访了100所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敬老院)、1899户低保户、五保户和优抚户。

  厅党组书记、厅长郑国君率先垂范,来到农安县高家店镇敬老院,与五保老人们同吃同住,倾听老人们的心声,“工作人员服务好,就是暖气不好,冬天冷”;与当地党委书记、民政助理聊天,“有些资金到位慢,政策不落实啊”。

  “点点滴滴的小事使我强烈感受到,深入到基层,才听到了老百姓‘掏心窝子’的真话。”郑国君说,“只有这样接地气、摸实情,才能把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作为开展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以往到基层的惯常模式是‘听汇报、观亮点、看典型’,这次直接到低保、五保和优抚对象家中访谈,到条件差的福利中心居住,自己看到了真情况,发现了新问题。”社会救助事业局的马城屹说。

  通过走访,不仅看到了作风方面的差距,也看到了工作上的差距。

  “五保供养标准低”、“农村社会福利中心没有运行经费”、“工作人员待遇低”、“有的福利中心存在取暖、安全隐患”等问题,都是民政干部在“走百院、访千户”活动中访出来的。

  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民政厅的党员干部行动起来。救灾处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加大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落实国家和省的有关条例,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并千方百计筹措建设改造农村社会福利中心的资金。

  社会救助处和救助局党支部,把走访活动与开展“农村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课题研究相结合,着力在源头上、从制度上研究解决社会、群众反映突出的低保对象认定存在不准、不公平的现象。

  “8·16”洪灾后,省民政厅延续深入基层的这种工作作风。以往出现灾情时,灾情数据都是由村屯统计上报到乡镇,乡镇审核后报到县市,县市审核后再报到省,省里再到受灾县市的乡镇村屯“跑跑点”,时间短,核查面小,掌握的情况不全面。“这次一定要转变作风,深入细致去核查,核查的面要大,至少要核查30%的倒房户,所到村屯要全面核查,为支援灾后重建提供可靠数据!”8月26日至9月3日,省民政厅抽调96名干部组成18个灾情核查组,深入到全省30个县(市、区),抽查了7026个受灾户,对抽到的村屯倒损房户100%地进行现场查看,掌握了倒损房屋情况第一手资料。翔实、准确的数据为合理分配救灾资金提供了依据,更保障了受灾百姓的利益。

  在“进百院、访千户”活动结束后,仅1个月时间,省民政厅走访的30%以上的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就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如农安县龙王乡福利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完成翻建,入冬前全部投入使用;蛟河市白石山镇福利服务中心正在扩建,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榆树市投入700余万元,将辖区内26家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部纳入暖房子工程。针对反映出的低保方面问题,制定出台《吉林省最低生活保障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近亲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备案管理办法》,对基层直接经办或参与经办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近亲属实行严格管理,坚决杜绝低保申请审批环节“优亲厚亲”的行为。

  有了长效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突出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过程中,省民政厅认真开展“回头看”,正在着手修订和完善党组和领导班子工作制度、班子成员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工作落实制度、文件和会议管理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等10个方面的制度,为从根本上解决“四风一顽症”提供制度保证。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6日 05:39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