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确立群众立场 明确发展导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访谈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访谈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群众立场、群众观点,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不仅为我们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更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本报记者围绕如何认识群众路线,如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如何改善民生等问题,采访了泰州市委书记张雷,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包宗顺,省党代表、泰州高港区许庄街道乔杨社区党总支书记乔向民。

  记者:牢固确立群众立场,既是根本的政治问题,也是发展的导向问题。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发展导向上站稳群众立场?

  张雷:我们现在常常感到,经济发展了,但老百姓的幸福感并没有同步提高,许多工作并没有得到老百姓的认可。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还没有形成理想中的良性循环。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在发展导向上站稳群众立场。站稳群众立场,首先体现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留下什么样的环境上。这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其次,体现在“平均数”与“大多数”、“关键少数”的齐头并进上。三是体现在发展“主旋律”与群众“好声音”的同频共振上。解决民生问题根本还是靠发展,但绝不能因为片面强调发展而制造新的民生问题。

  包宗顺: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提示我们: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顺民心、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立党才能立得稳,执政才能执得好。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怀为民之心,思为政之责,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在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不能“遇到难题绕着走”,更不能“见硬就回”、“躲群众”。

  乔向民: “天天工作生活在群众中”并不等于就“走在群众路线上”。有些地方,社区干部出了很大的力气做了很多事,但和老百姓想的却“不对路”。作为身在最基层的社区干部,关键还是要“身”入、“心”入群众中去,了解百姓不愁吃、不愁穿之后还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需求。只有摸准了实情,才能把好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并先后在多个重要场合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那么,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如何在现实中体现?

  张雷: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依靠群众,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同时要使更多人在发展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方面,我们将树立更加鲜明的创业导向,汇聚好发展的“正能量”。去年泰州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今年我们专门出台33条具体政策举措,再次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八大投资领域全面开放,力争到2016年底民营经济占比达到65%。

  另一方面,我们将更大力度推进改革,保障好人民的“新梦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这就需要我们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推进改革突破。

  乔向民:要想让老百姓信服你,就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事事公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现在,我们在社区办公楼大厅装了一块“电子触摸屏”,社区的财务、事务、政务、居务、警务全部在上面“一览无余”。

  记者:践行群众路线,明确为民发展导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善民生。那么,怎样才能把民生实事做好?

  张雷:做好民生实事,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人民群众在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增添希望。尽力而为,就是在改善民生上尽一切可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愿望。量力而行,就是讲究实效、体现实用,重在补上短板、兜住底线,绝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华而不实的“盆景工程”。这也是习总书记最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特别强调的要求。我们深知,时代在进步,民生需求在不断增长,“短板”、“底线”也都是动态的,我们也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随时把握和调整,让人民群众任何时候都有希望,绝不让老百姓失望。

  包宗顺:民生改善,帮扶弱势群体是重点。帮扶弱势群体,最实在的是救“急”救“难”。要以建立扶贫济困救助体系为着力点,把政府的“救”和社会的“助”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建立统一协调、及时有效的机制,这不仅是政府增强救助功能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领导干部要经常带头深入走访困难群众,主动与他们结对攀亲,使特困户、优抚对象、困难户、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能经常看到干部的身影,听到干部的话语。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帮扶困难群众的工作机制。(记者 翟慎良 赵晓勇)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9日 09:17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