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改革进行曲:创新驱动 科技强国——深化改革述评之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创新驱动发展,改革科技体制

  “如果把爱迪生请来,在这个世界生活一个礼拜,哪一个东西是他最意想不到的?”2013年5月15日,这个有趣的问题,因杨振宁和莫言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北京大学的讨论而引发关注。

  他们的答案是手机。诚如斯言,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以令人惊奇的更新换代速度和改变人类生活的巨大能量,成为科技发展、“创新改变世界”的标志之一。

  科技改变生活:高铁,北京广州朝发夕至;网购,足不出户“逛超市”;新媒体,随时阅览海量信息。

  科技革新社会:微信一出,移动运营商转变经营模式;余额宝现身,引发商业银行的变革;新能源发展,倒逼电力体制改革。

  也许你还没来得及看清这些变化,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已纷至沓来。有专家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

  党的十八大敏锐地把握了世界科技创新的脉搏,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

  要创新,就必须改革科技体制。脱胎于计划经济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不尽合理;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了大量资源,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创新驱动发展”呼唤建立更具活力和效率的科技体制。

  因此,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后,刘延东副总理任组长的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立,26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确定了62项工作任务、242项改革举措和20项改革重点任务,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大幕拉开。

  让市场配置资源,企业成为主体

  “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并非新提法,但是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需要调整利益格局的勇气。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这一年,科技部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协同创新、加强资源统筹和开放共享、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5个方面发力,近500页的《工作计划》系统列出了62项科技改革任务目标、拟出台政策措施、牵头部门、第一负责人以及完成时限。仅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项,科技部与国家57个部门和单位就出台了105项政策措施,还有137项配套措施正在研究制定中。

  “这些改革的政策措施,既借鉴了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又接中国的地气。”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涵盖管理、金融、财税、人才等多方面,既吸收了各地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有益经验,也借鉴了国外特别是G20国家的有益做法。

  同时,各地纷纷推出新政:北京、广东、重庆将创新型企业写入地方法规;江苏推动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浙江对企业组织的创新战略联盟给予运行和研发专项资金支持;安徽实施创新型企业所得税返还政策,山东青岛设立10亿元创新工程专项资金。这些措施,为转型发展的企业“雪中送炭”。

  这一轮科技体制改革,上下形成了合力,成效显著。

  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与产业结合日益紧密。十八大以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0%、863计划60%、科技支撑计划95%以上的项目由企业牵头或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了3万多家企业。

  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与企业的转型升级不再不相往来。这一年,依托企业建立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6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达99个,企业研究开发(R&D)人员和支出占全社会总量之比均超70%。

  短短一年,国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9个、企业技术中心887个,整合了200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攻克了4G、半导体照明、汽车轻量化、新一代煤化工等共性关键技术。

  提升产业化能力,科技服务民生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我国科技界形成了追踪“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成果的氛围,但要正视的是,相当一部分“高精尖”成果没有形成现实生产力。而十八大确立的科技创新目标,就是要提高国家竞争力,关键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

  我们看到:我国最新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峰值计算速度世界第一,已应用于工程设计与仿真分析等领域;神舟十号航天员为6000万中小学生太空授课,成为高科技成果科普应用的重要尝试。

  更让人欣喜的是,民生科技开始唱主角,比如科技部与环保部、北京市共同启动的“北京蓝天行动”,将绿色交通、除尘减排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应对雾霾。

  有了市场指路,科技创新不再是实验室里枯燥的数据,而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今,一个以企业为自主创新主体,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一个以航天等高科技研究为龙头,物理学、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共同发展,服务百姓生活的科技发展新貌呼之欲出。

  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把主题定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

  20余年聚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约占北京全市GDP的20%;联想、百度等一大批明星科技企业从这里走向世界……中关村,堪称“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在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机会稍纵即逝,科技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延伸阅读:

    改革进行曲:教育改革 为了“人民满意”——深化改革述评之一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3日 06:28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