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建平台 强基础 转作风 解难题——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多管齐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侧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千方百计建平台、强基础、转作风、解难题,多管齐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机关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群众利益无小事”——精心打造密切联系群众新平台

  今年7月9日,作为我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主要领导“纳民意、听民声、解民忧”重要窗口之一的“书记省长——群众直通交流台”正式开通。从这一天起,作为负责办理网民在交流台上给省长留言的省政府督查室,又多了一项日常工作。

  “网民的留言往往不分白天黑夜,督查室对网民留言的办理和回复,忙起来往往也是不分白天黑夜。”省政府督查室副主任周乐职说。

  “同一个幼儿园,为什么有不同的收费标准,高的每人每月800元,低的每人每月350元,是不是存在乱收费?”

  “新买的商品房要交房了,房开商要求我们缴纳电表初装费,我们认为这笔缴费不合理,希望有关部门能帮我们查明白。”

  这些事关百姓生活的“大事”,在省长直通交流台上,省政府督查室负责对网民留言进行浏览下载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会遇到。

  “为了真正取信于民,网民反映的问题,除了极少数反映情况不明、没有参阅价值的,我们都力争做到问题没有真正搞清楚不罢手,网民对办理的情况不满意不罢手,因为这些网民留言的办理,不仅真正体现了省长对群众的关心,也代表着省政府办公厅作为具体‘办理人’,是否已真正按照领导要求,把交流台作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群众得实惠’的‘桥梁和纽带’。”省政府督查室副主任李荣说。

  正是本着这种对领导、更是对网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省政府督查室对所办理的网民给省长的留言,不仅明确了限时办结制度,还有专门的回访程序。为了防止个别地方、部门办理中敷衍塞责,已办结的网民留言,省政府督查室工作人员甚至相关负责人,还要采取电话回访、委托当地政府督查室现场察看和抽查等办法,看看相关政府、部门是否已真正办理。为此,个别网民的留言,甚至有来回办理了四五次,才真正办结的。

  凭着这种“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和执著,仅仅3个多月时间,省政府督查室对省长直通交流台网民留言的办理,就赢得了多数网民朋友的信任。如今,在这一平台上,不仅诸如“小两口闹离婚该怎么办”这样没有参阅价值的留言已大大减少,不少网民的留言,还从反映个人具体问题,转向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据了解,“书记省长——群众直通交流台”开通以来,截至10月31日,省政府督查室已收到网民给省长的留言428条,其中303条已正式回复,其余部分正在办理中。

  除了省长直通交流台,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网民给省长的留言,也是省政府督查室在负责办理。截至今年10月25日,省政府督查室已转办了网民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给省长的留言951条,回复858条。另外,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官方微博“黔办之声”开通后,网民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也通过这一平台得到了及时回应。

  “无论是省长直通交流台,还是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还是厅官方微博,每个新平台,都是省政府办公厅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抓手’,每个平台网民留言的回复和办理,都让省政府办公厅与人民群众更加‘心连心’。”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厅机关党委书记、厅活动办主任张文富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从一点一滴做起,夯实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

  时代在变,群众的需求也在变,不能变的,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得一桩一件做起。

  公文的传输和处理既是机关日常运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提高服务群众效率的基础。党委、政府对最广大群众的关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一线窗口。

  “前脚刚出省政府大门,后头就来电话,两个人每天来回取文件送文件,有时还忙不过来,最主要是影响了文件处理的效率,能不能有更好的办法?”一些部门的同志曾慨叹。

  今年初,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把全省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列为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工作之一,也列入了年初《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行政效能若干规定》的任务清单。

  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如今,一张直接连通我省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协同办公系统,已投入试运行。只要不涉密的材料,各地各部门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进行传输。文件接收处理等情况,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进行查询。

  “试运行才一个多月,这一系统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万户,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不仅政府和部门之间文件传输的效率将大大提高,省政府办公厅服务群众的效率,也会发生质的飞跃。”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处长曾方举说。

  作为总协调,省政府办公厅还负有对下级政府、省直各部门的公文处理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的重任。针对各级政府、部门公文处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政府办公厅文书处不仅多次与部分省直部门办公室主任、文秘人员等座谈,还牵头编印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范文范本(2013年版)》等资料,供各级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具体操作时参考。

  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  

  新组建的省政府研究室作为省领导的“参谋助手”,如何提供最有“含金量”的决策参考,是部门面临的最主要的工作。为了尽可能搜集第一手材料,从成立之日起,省政府研究室就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调查研究必须走群众路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核实相关情况,有时,调研组不得不摸黑走上一两小时山路,深入农户家中;有时,为了让报告反映的情况更充分,一次调研就得跑上二十几个县(市、区),行程超过5000公里;有时,为了搜集不同群众的想法,调研组一次调研就得找上百人座谈。

  “午饭通常只能安排在下午两点以后,晚饭最晚能拖到晚上11点,这个工作节奏大家都习惯了。”省政府研究室经济处处长傅强说。

  除了要克服赶夜路、吃路边店、住乡村小旅馆这些困难,调研组有时还得准备好接受“盘查”。

  “出示了工作证也不管用,个别地方的同志,无论如何就是不相信,省政府办公厅这样‘大机关’里的‘领导’,会直接到田间地头去和群众拉家常。”省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处长刘华东说。

  自下而上从群众中总结出来的智慧,不管时代怎么发展,始终都是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最重要的依据。通过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一年多时间,省政府研究室组织撰写的产业园区建设等26篇调研报告,已有19篇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和肯定,有效推动了实际工作的开展。

  “刚开始,是大家对这种拿着地图就出发的调研方式不适应,现在学会了怎么和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以后,几天不下乡,反而不适应了,写出来的报告,也会觉得没‘底气’。”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张锦说。

  发扬“钉子”精神,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民有所困,我有所帮。”今年8月19日,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在省群众工作中心接访时,凯里市大风洞乡格田村田锦昌等村民反映,格田村部分林地被一家中药材公司租赁种植金银花后,原计划租用30年,受市场价格影响,才一年,公司就放弃了这片基地,村民今年7万多元的土地租金也没有着落。

  大风洞乡刚好是省政府办公厅帮联驻工作的帮扶点。获悉这一情况后,8月21日,办公厅工作组就按照厅党组安排,深入凯里市大风洞乡实地调研。

  冒着蒙蒙细雨,工作组一行来到田锦昌家。在与村民座谈中,工作组了解到,格田村村民今年的土地租金,经过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公司已同意偿付,但这片土地收回后,下步种什么,村民心里没底,因此尽管租金问题初步有了着落,部分村民还是“气不顺”。

  了解这些情况后,工作组分别与凯里市大风洞乡党委、政府和凯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共同探讨这片土地的后续发展。通过反复论证,并与村民沟通,这片林地最终确定从明年起改种葡萄,村民反映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发扬“咬住不放”的“钉子”精神,为群众排忧解难,是省政府办公厅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凯里市大风洞乡的帮扶,省政府办公厅不仅厅主要领导亲自带头深入农户摸情况,厅党组成员也纷纷深入农户家中,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等一起为加快发展“把脉会诊”。初步统计,帮联驻工作开展以来,省政府办公厅协调帮扶点的资金累计已过亿元,其中仅大风洞乡就已超过1000万元。

  “政府办公厅(室)是政府运转的中枢,最基本任务就是为政府决策当参谋作助手。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履职尽责,就必须把群众的意愿与政府的意志有机统一起来,既要真真切切联系群众,更要善于服务群众,真正做到汇民意、集民智、合民情。具体工作中,需要不断找准平台和抓手,实现联系群众的机制化、常态化和规范化。”省政府秘书长、厅党组书记唐德智说。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4日 19:15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