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奋斗成就青春梦想

“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首场分享会进清华侧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1月8日下午,“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团首批15位成员来到清华大学开展首场分享会。他们是团中央从1100余位青年典型中选出的各类一线青年优秀代表。4个典型发言、现场交流提问、网络互动参与,清华学子们深切感受到同龄人在追梦、圆梦路上奋斗不懈的精神,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曾昇铨,来自福建的特种兵曾昇铨赢得了最多的掌声和所有人的敬意。用一位现场同学的话说,“他吃了我们吃不了的苦,做了我们做不到的事”。他的梦想是汗水、泪水和血水一起灌溉的。

  但是曾昇铨说起自己吃过的苦却一副稀松平常的语气。“武装崖壁攀登训练要求我们背着25公斤的重物在10分钟内爬上40米高的垂直岩壁。几次训练下来,我的手被磨得血肉模糊,手心里的皮全没了。”

  “你家里资产千万,却跑去当特种兵。野外训练吃野草、喝泥水。这么苦,值得吗?家里同意吗?”新闻学院的曾同学问出了很多人的疑惑。“家里生活好的前提是国家发展得好、有军队保障。我保卫国家安全,也就是保卫了自己那个’小家’的安全。”曾昇铨觉得“卫国”和“爱家”并不冲突,两种情感“交织”梦想才更壮美。

  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张金松是清华在读博士研究生。很多学弟、学妹慕名而来,想要一听学长的科研奋斗故事。“学长的论文被杨振宁赞誉为我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做出并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物理学论文。真是太厉害了。”微博墙上的留言写满了同学们对张金松的崇拜。

  “1万小时,我在项目上花费的时间不会少于这个。”张金松现场分享了“1万小时定律”。“如果一个人要在某个领域取得一定成绩,至少花费1万个小时。”他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中不要怕困难,要敢于选择有挑战的项目和课程。“在实验室里的1万小时让我懂得了勤奋。勤,是不辞辛苦、埋头苦干;奋,是不怕困难、勇于挑战。”

  “我也是清华人,和张劲松一样是04级。他在实验室里有了伟大的发现,我却去了农村。”25岁的大学生村官石磊这样介绍自己。

  “你从高等学府毕业,大学4年消耗了很多资源,却去基层做高中生都能做的工作。你觉不觉得是对资源的浪费?如果干了很多年,还是不能升职怎么办?”清华同学的提问很尖锐。

  “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帮助了多少人。一项伟大的发明或许可以惠及全人类,但是在基层做一名村官,能切实地帮助到身边那几千个村民。如果能踏踏实实地坚持,就算不升职,也是了不起的事。”石磊的梦想是切实帮助村民改善生活。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是他的坚持。

  三位学生在提问环节咨询了石磊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细节。“明年我要找工作了,也考虑过去当村官。石磊师兄的分享让我明白了基层工作的意义。做不好小事,何以成就大业。”工业工程系的杨凯栋说。

  “志愿精神不仅是做一次好事,而是一种融入生活的态度,一种融入生活的方式。张鹏哥哥,你说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请问我怎么加入你的团队?我也想做像你一样的志愿者。”学生陈龙的这句话逗笑了现场的青年听众。

  张鹏是一家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同时在国家博物馆做了11年的义务讲解员。11年来,他的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千余小时,服务对象超过20余万人,带动了100余名青年人加入博物馆志愿者的队伍。他说:“志愿服务要有三颗心——执著的心、奉献的心和求学的心。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活动结束,100多双手用掌声表达青春的共鸣。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9日 03: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