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生活在群众中让人充实”——记原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高德荣

以先锋模范为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高德荣在介绍草果基地情况。记者 杨文明 摄

  高山大川的阻隔,每年长达半年的大雪封山期,让独龙江显得遥不可及。独龙江乡至今仍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副厅级干部、原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高德荣,放弃城市生活,把办公室搬到独龙江,只为小康路上“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独龙江在哪里?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带,云南的西北角,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清澈透亮的独龙江水,“中国西南最后的秘境”令人神往。

  独龙江险吗?曲折小道盘旋在崇山峻岭间,汽车颠簸了3个半小时,才从90多公里外的贡山县城开进来,沿途塌方、滑坡、滚石不断,头次进山的记者吐了个一塌糊涂。

  有人愿意扎根在此吗?有!副厅级干部、原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高德荣。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作出决定,把开展向高德荣同志学习活动作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听说这个消息,高德荣却困惑了,几分自嘲地说,“发达地方的人向我学习,那不在学‘落后’吗?”

  “独龙族同胞还没有脱贫,我的办公室应该设在独龙江”

  “老县长,您给我们讲讲10年前独龙江是个啥样?”

  “你还当记者,不会自己查资料吗?”

  “您那草果怎么育苗呢?”

  “这都不知道,还当记者?今天就聊到这儿,你们走吧。”

  晚上8点进了老县长家,斜坡上,竹篾墙,旧沙发,热火塘。落座不到5分钟,说了没有10句话,“逐客令”就下了。赶紧端起斟满的酒杯敬上,一口粗糙清冽的苞谷酒下肚,尴尬的气氛才稍有和缓。

  对媒体“极不友善”,高德荣可是出了名的。高德荣却说,“你们整天跟着我,占用我的劳动时间,还打扰我休息……”

  59岁的高德荣,身高不到1米6,黑黑瘦瘦……2006年,他当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却向组织申请把办公室搬回距离州府六库300多公里外的独龙江乡——他出生的地方。

  高山大川的阻隔,每年长达半年的大雪封山期,让独龙江显得遥不可及。独龙江乡乡长李永祥介绍,独龙江乡至今仍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放着城里的舒坦日子不过,何苦偏要钻进这穷山沟?微醉的高德荣面颊通红,话匣子也打开了:“官当得再大,如果自己的同胞还穷得衣服都穿不起,别人照样会笑话你。”

  其实,早在1979年,在怒江州师范学校留校任教的高德荣就曾放弃城市生活,主动返回独龙江乡巴坡完小教书。此后,他历任独龙江乡乡长、贡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长等职,带领独龙族同胞修路架桥、发展产业。

  “与其花时间打扮自己,不如多留点精力打扮家乡”

  初冬,清晨7点不到,独龙江乡寒气逼人,狗叫声一起一和。前一晚,高德荣没有答应带记者去他的草果基地;今天天刚亮,记者就到家门口来堵他。门已经打开,被当作床铺的沙发上却没了人影。

  “刚刚还在嘛,应该没走远。”正在准备早餐的高德荣的老伴儿宽慰记者。

  果然,门前马路上,有个矮小的身影在晃。凑近一看,高德荣正拿着扫帚扫地。那件老旧的藏青色西装敞开着,里面是皱巴巴的衬衣,套着彩虹条纹的独龙褂。

  “这哪是厅官,分明就是老农。”听到司机肖建生这么说,高德荣却不气恼,“与其花时间打扮自己,还不如多留点精力打扮家乡。”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老县长整天在村里跑,干净衣服哪穿得住?有一次碰上雪灾,他二话不说就跳入泥中疏通道路。现场群众责怪政府工作人员,怎么能让一位老人家去干这活?

  一位副厅级干部,当真没有官气?

  与高德荣共进早餐时,记者拿碗替他盛粥,被他一把夺了过去。“今天你帮我盛,明天你走了谁来帮我?”高德荣边说边盛粥,还不忘叮嘱一句“小伙子还在长身体,要多吃点。”

  可他自己,吃得却很简单。独龙江土地上长成的一根苞谷,他吃得津津有味。要说高德荣家里,不缺好吃的。肖建生说,经常有人到独龙江来看望老县长,送来的东西他这么处理:慰问金,通知乡上财务拿走,用于帮扶困难群众;慰问品,喊来乡村干部群众当场分掉。

  可这些“甜头”,高德荣却从来不让家里人尝:儿子高黎明到昆明拍婚纱照,连搭顺风车的请求都不敢提;女儿高迎春告诉记者,她结婚那年,老县长早早就下了“命令”,不许以他的名义邀请县上干部。

  “干部是用身影指挥人,不是用声音指挥人”

  一通软磨硬泡,老县长终于让记者跟在他屁股后头去草果基地。独龙江乡过去并不种草果,刚引种时群众不敢种。“苦劝不听,那就干出样来!”2007年,高德荣摸索着在独龙江边建起示范基地,年过五旬的他像年轻人一样,背起三四十公斤重的草果苗,把自个儿系在溜索上滑过江。

  来到草果地里,高德荣从腰间抽出砍刀,麻利地砍断老枝叶,平铺在地上,“这个枝要摆正,烂了以后可以做肥料。”

  “瞧这把式,您不像干部,像农民。”记者说。

  “干部也是老百姓。干部的概念就是带领群众一起干活,干出活路来。”高德荣答道。

  巴坡村党支部书记木卫清回忆,第一批草果收获时,高德荣曾发动群众围观销售过程,眼看着草果换成了钱,当地群众纷纷主动要种苗、学技术。“抽象事情具体化,群众工作就好做了。”高德荣说,如今,全乡草果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绿色银行”正在见效。

  “老爷子是用身影指挥人,不是用声音指挥人。他做出表率,就希望大伙都跟他一样脚踏实地地干。”在大雪封山期间留守独龙江乡采访近5个月的《怒江报》记者王靖生说。

  当地有这么一个故事:一次贡山县里开大会,一名干部大谈独龙江的发展,高德荣直接打断他:“你没到过独龙江,没有资格指导独龙江。”因为这倔脾气,高德荣没少惹人嫌。可他说,“我不怕得罪人,就怕成罪人。当干部不务实,指挥棒就成了‘搅屎棍’。”

  “虽然老高有时性子急、脾气大,可他骂得有道理,不少挨过他骂的人也不记恨,还心服口服。”与高德荣共事30多年的原贡山县政协主席赵学煌说。提拔干部时,高德荣从不问远近,只要有能力、踏实肯干,他就推荐、提名。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既有独龙族,也有藏族、汉族。

  “漂浮在官场上使人浮躁,生活在群众中让人充实”

  从迪政当村返回的路上,高德荣又突然喊“停车”——原来,有个村民正在地里摘西瓜,高德荣下车去问问今年收成如何。村民抱起两个西瓜,硬往老县长怀里塞。“老县长不拿群众当外人,群众自然跟他亲。”肖建生说。

  “漂浮在官场上使人浮躁,生活在群众中让人充实。”这是高德荣的为官之道。

  记者随意走进几户人家,提起高德荣,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孩童,都说他来过自己家。残疾村民王丽萍还记得,高德荣第一次到她家时,“问我能不能种洋芋,我说可以。他就说我送你洋芋种,你多种点洋芋好不好?我说好!好!”在高德荣的帮扶下,王丽萍夫妻俩通过发展种植,建起了新房,还买了摩托车。

  2010年,云南省启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项目”,高德荣欣然接受了怒江州委独龙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的任命,“名正言顺”地在独龙江办公室办公了。

  可记者在独龙江乡找了一圈,也没找到高德荣的办公室。当地干部说:独龙江畔的每个村庄、每条山路,每家每户的火塘边,都是老县长的办公室。

  走村入户时,高德荣习惯带上他的小DV。近年来,独龙江畔草果飘香、蜜香四溢,一幢幢别墅式的农家小院拔地而起,平整的柏油路通向各村各寨……这些都被他摄入镜头,做成了一张专辑。临别前,记者请他在专辑上签个名,他在摄像“高德荣”三个字上画了个圈,说“太阳照进独龙江,也照到了我高德荣的身上。”

  高德荣的故事在独龙江、怒江沿岸已经流传了30多年。有人为他写了首诗:“如果你到过独龙江,可能一转弯就能碰上他;如果在山道上遇见,谁也不会多看他一眼。但我并不失望,因为他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生:一个人的高大,真不在身材或者着装。”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1日 05:28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