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四川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治理检查评比泛滥取得初步成效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我们县没有草原,为啥要参加草原防火工作会?”“开个会,来回折腾的时间可以干好多事了,可不可以采取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基层单位反映强烈的“文山会海”,与检查评比泛滥等一起,成为全省聚焦“四风”问题开展正风肃纪“七项专项治理”的重点。

  把专项治理作为整改落实的具体实践,连日来,各单位领导干部带头整改,用制度建设保障落实,方法创新根治顽症。通过协同联动抓治理,各单位文件会议数量不断下降,质量不断提升。截至11月14日,今年以来,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发文件同比减少18件,降幅15%;以省委或省政府名义召开的全省性会议同比减少40%,会议时长同比减少35%,参会人数同比减少45%,会议经费开支同比减少30%以上……各级党员干部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规范性和时效性,改进文风会风取得初步成效。

  “短平快少”催新风

  不久前召开的全省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细心的与会人员发现,不光发言简短,现场印发的16家单位纸质交流材料也只有50页,平均每个单位3页左右。对比过去同类型全省性会议,材料大幅减少。

  改进文风会风,省委办公厅作为牵头单位,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上先行一步。

  减少文件,从“六不发”开始:凡法律法规等已作出明确规定的,一律不再制发文件;属同一部门、同一类工作、同一对象的,合并发文;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

  减少会议,从“裁员”开始:一般性工作总结会、部署会、动员会,原则上由省直部门召开,不以省委名义召开;除重大会议外,以省委名义召开会议一般不超过1天,有关专项会议一般不超过半天,电视电话会议一般不超过90分钟。会议需安排交流发言的,原则上不超过5人,每人发言不超过8分钟……

  铲“文山”,填“会海”,各单位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出实招,真整改。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多项举措严格控制发文数量,提出在上年基础上压缩20%的硬性指标,分解责任逗硬考核。严格控制发文篇幅,一般性文件不超过3000字,审核文稿时严格执行。裁减会议数量,后半周不召开全省性会议,合并或接续召开内容相近、时间靠近、参会范围重叠的会议。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还针对会风纪律问题,颁布实施《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会议请假规定》,严格请假标准和程序,严肃会议纪律。9月底,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执行该规定后,参会率明显提高。

  省政协办公厅严格会议审批,规范会议管理,定期总结检查,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主席会议质量的意见》等,质量不高的会议坚决不开。尽量通过电子公文系统处理文件运转,减少纸质文件、简报的印制,文件材料消耗支出持续下降。

  成都市创新推行文件、会议“限额制”,在文件、会议数量上设置硬杠子,突破数额限制将面临考核扣分。各部门各单位在工作中“精打细算”,在提升文件、会议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

  边学边改出实招

  “文山会海”大瘦身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习、端正学风的氛围也在广泛形成。

  把端正学风纳入转变作风总体部署,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建立省委宣传部牵头抓总,面上推进,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点上落实的工作协调机制,整体推进全省改进学风工作。

  省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和现场调研20余场次,发放问卷调查3000余份,收集有关学风问题的意见120余条,形成《改进学风实施方案》,发放各类普及读本和学习参考资料75万余册,还借助四川日报等报纸和网站的强势报道,使改进学风的指导思想、办法措施、工作要求等深入人心。

  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改进学风的有效办法。省直机关工委针对机关单位学习紧迫感不强、组织方式有缺陷、管理考核有短板等问题,积极开办“省直机关大讲堂”,开展“四个优秀”评选活动,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管理考核机制。

  团省委每月举办1次青年沙龙,邀请机关干部、上挂干部、西部计划志愿者、基层团干部围绕当前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专题讨论交流,为机关干部职工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

  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全面推行支部“业务讲坛”集体学习模式,规定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1次。通过搭建有形的学习平台,畅通了机关党员干部业务交流渠道,促进了本领提升、工作创新,也转变了学风作风,加强了干部团结协作。

  针对学校理论学习重安排、轻检查的问题,省委教育工委建立学风建设考评制。成都理工大学完善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制度,确保党委中心组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天,中心组成员赴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加强对学校处级领导班子及处科级干部学习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并定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

  成都市则要求领导带头以调查研究促进学风改进,将每月第二周设立为无会周和调研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群众,带着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机关干部离我们更近了!”市民纷纷感叹,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更务实,群众诉求表达更畅通,问题解决更及时。

  联系基层成常态

  前期征求意见中,群众对各类政出多门、重形式而不顾实际效果的创建达标检查评比表彰活动意见较大。为让群众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新气象、新面貌、新作风,各单位迅速对准焦距,从严清理和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整治授牌晋级泛滥现象。省人社厅还制定下发《四川省评比达标活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范申报、审核报批手续,严格控制表彰规模,严肃评选推荐纪律。

  深入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方向在转变作风,目的在提高效率。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以来,领导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下基层,在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中,主动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

  11月13日,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在厅信访接待室接待了2位信访群众,处理了7件群众来信和5件省长信箱交办件——教育实践活动中,省教育厅坚持立查立改,狠抓改进调查研究,深化首问责任、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三项制度,坚持厅领导接访制度等事项,以实际行动让群众看到成效。

  “地震灾区重建需大量建材,希望质监部门从源头上监督建材质量。”通过开门纳谏收到群众建议后,省质监局用一个半月时间在天全、芦山、宝兴建成3个精品实验室,增强一线质量把关能力。与此同时,该局不断畅通群众诉求的“连心桥”,及时处理每一起投诉、举报、咨询,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回音”。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12365”质监热线办结率达99.3%。

  省级新闻单位还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与省委“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相结合,建立完善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长效机制,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一线,使“走转改”活动成为广大编采人员落实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报道和节目更好看、更好听,更受群众欢迎。(记者 江芸涵)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8日 16:31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