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青春志愿筑牢中国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国际志愿者日纪念活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简陋的教室里认真听课的小学生、开着三轮车正要去运柴火的14岁小司机、帮母亲拉着风箱的小女孩儿……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穆洋在他一年的支教生活里用相机记录下的点点滴滴。

  “西部支教,是我的梦想。在圆梦的同时,我也收获了许多人生宝贵的经历和情感。”他在《支教日记》里这样写道。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当天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了国际志愿者日主题纪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支教摄影展、航空馆志愿讲解等项目,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志愿服务,在共筑中国梦的历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北航艺术馆里,名为“支教日记”的摄影作品展正在展出。据介绍,2012年至2013年,北航共有10名本科毕业生赴宁夏泾源支教,留下照片约4万张,分为“农村面貌”、“留守儿童”、“支教生活”、“驻村经历”等不同主题,记录一年支教生活的方方面面。

  “说起农村,可能很多人直接将之与‘苦’、与‘难’联系在一起,而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那里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快乐,也有自己的梦想。所以我想通过相机,尽量全面地还原一个真实的农村。”穆洋在展览讲解时这样说。

  据了解,自2002年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都会输送优秀本科毕业生赴宁夏、新疆等偏远地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支教人数至今累计已有100余人。此外,北航还设有蓝天志愿者协会、朝阳支教协会等社团,为学校大大小小的各类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不应该是一个专门的活动,而应该是大学生生活的一个常态。周六周日,只要有空了,就可以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让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北航党委副书记程基伟说。

  摄影展后,来自航天馆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大学生们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为参观者介绍了中国航空航天史上的各类“宝贝”。格罗姆转缸发动机、WP11发动机、“北京一号”轻型运输机……这些陌生的名词,在志愿者生动的讲解下,揭下了神秘的面纱。据介绍,航天馆讲解队有正式成员56人,大多来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讲解员通过轮流值班的方式,随时为参观航天馆的游客提供讲解与咨询服务。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长奎参与了本次活动。他表示,志愿服务是一个双向受益的过程,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其中,为他人圆梦创造条件,也在接触社会、锻炼自己中为自己圆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5日 23:33 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炎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