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群众满意是最高标准

——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系列评论之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至今,各单位都查摆出不少“四风”问题,剖析了问题存在的思想根源,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能不能最终解决,广大群众都在拭目以待,期待“下回分解”。整改落实是善始善终,还是虎头蛇尾,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和成效。

  当前,一些地方的活动开展与群众期待还存在差距。有的活动紧锣密鼓,程序一步不缺,整改落实却“纸上谈兵”,停留在会议上讲讲、文件上写写;有的批评时动真碰硬,谈起问题长篇大论,而解决问题时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光打雷不下雨”,或者“雨过地皮湿”,只会让前一阶段的努力大打折扣,让整个活动煮成一锅“夹生饭”,造成新的形式主义,影响党的公信力,甚至可能掉入“塔西陀陷阱”。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是明亮的。党员干部“四风”的灰尘、污垢多不多,群众看得最清楚、心里最明白;整改落实是真心实意还是浅尝辄止,群众也都心知肚明。密切联系群众,不能满足于喊两句口号、发几个文件。建立血肉联系,不能满足于上面有要求了,就临时去群众中吃顿饭、节假日给贫困群众送点米肉,而是要有一种掏心窝子的真感情,靠真抓实干。

  让群众满意,重在找准靶心、抓住要害搞整改。“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话难听”,“公款吃喝、公车私用”,“拉票贿选、跑官要官”……诸如此类的“四风”问题,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是长期累积下来的“老大难”、“硬骨头”,属于久治不愈的“顽症痼疾”。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偏、不空、不走过场,获得群众认可和满意。

  整改过程要让群众参与。开门搞活动、搞整改,不是开小门、开侧门,也不是开一时、开一段,而是要打开前门、敞开大门,让群众广泛参与、全程监督。在办公室冥思苦想地“找对策”、“打主意”,说出来的整改落实只能是“草鞋无泥”、根底不稳的花架子。整改之初,听听群众怎么说、怎么看,党员干部才能认识更清醒、更自觉、更主动。对查摆出的每个问题都盯住不放,整改时间表和责任人要向群众公布,做到方案透明、承诺透明、过程透明、结果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整改效果要请群众评判。“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是不是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清除自己思想上的灰尘和行为上的污垢,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只说不练假把式,笼统地下指示、发文件,即使强调再多、要求再多,群众也不会买账。整改落实的成效要坚持群众标准,由群众说了算。群众满意的才能“销号清账”,群众不满意的要“回炉返工”。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整改落实,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等于白抓。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群众看到的是“雷电交加”,却不见“雨润苗长”,听到的是“喊破嗓子”,却不见“甩开膀子”,落实就要落空,只会是“空中楼阁”、“竹篮打水”。因而,专项整改落实要做到准、狠、韧,切实解决制度缺位问题,以实际行动真正取信于民。

  延伸阅读:

  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放松——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系列评论之一

  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高举“准狠韧”利剑——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系列评论之二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6日 13:1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