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刘向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的,我们要紧紧围绕实践活动主题,充分体现“解决问题”这一主旨,提高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要解决“心”的问题,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且交互作用,直面“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我们党能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能否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

  分析当前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根源还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背离了党的性质宗旨,对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认识不足,以至于淡忘了群众路线,浅化了群众观点,淡漠了与群众的感情。

  要充分认识到,党的群众观点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国家真正的主人,党的权力和地位是人民给予的,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一切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原则。党员干部必须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树立向群众学习的观点,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虚心当群众的学生,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必须树立对党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和统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必须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工作方法,揭示的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领导干部心中的天平要永远向人民倾斜,必须把始终保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在同人民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在服务人民中增强本领、提高能力。

  领导干部要自觉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思想中,从党的历史进程中认清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从群众在国家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贡献和卓越表现来认识群众的伟大,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肩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来认清群众路线的作用和力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二、要解决“行”的问题,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外化于行群众评价干部,不在于其说了多少,更看重做了多少。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一个只会坐而论道、指手画脚、不干实事的干部,群众肯定是不欢迎、不满意的。只有对群众充满感情,下得去、干实事,才会受到群众的拥护和肯定。

  要从党员干部不愿下基层、不会下基层,不能与老百姓真切交流,不会做群众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入手,督促和引导党员干部按照“从群众中来”了解问题、“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的原则,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结穷亲、接地气、知真情,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访贫问苦,多与群众说心里话,多与群众做朋友,多体验普通群众疾苦,同群众在感情上共鸣、在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合拍。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认真对待,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针对城乡发展、收入分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司法、民主权利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防止各种形式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保证人民利益的现实获得,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要以落实“八项规定”,转变作风,着力解决“四风”问题为切入点,坚持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标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针对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针对的都是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从根本上说,“四风”严重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要紧紧抓住正在全党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解决一些党员干部长期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坏毛病。要牢牢把握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牢牢把握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牢牢把握解决问题这个根本,牢牢把握监督问责这个关键,牢牢把握完善制度这个保证,使作风建设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上下同心、步调一致抓作风建设、落实“八项规定”的良好氛围。

  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把爱民、为民之根深植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把心思凝聚到为民谋利益上,把精力集中到为百姓办实事上,把工夫下到抓落实上,以工作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坚持“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坚持讲真话、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克服一些干部思想上存在的“浮、散、懒、庸、软”风气和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突出问题上。

  三、要解决“能”的问题,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既要提高对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要掌握科学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作。群众工作能力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基本功,群众工作的本领决定着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存在问题:一是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群众观念淡薄、群众感情丧失、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低下,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功利性,太看重自己的权威和政绩,漠视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一些党员干部缺乏直接面对群众工作的实际锻炼,缺乏群众工作实践经验,更缺乏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方法保守、方式呆板,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一些人只会利用组织或行政资源联系群众,离开了这些资源,就不会与群众打交道;一些人只会机械地通过物质满足的方式联系群众,把握不住群众的思想脉搏,抓不住群众诉求的核心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解决矛盾;三是传统的说教式的群众工作方式受到挑战,一些干部用同一套话语系统对待不同的工作对象、不同利益诉求群体,不会用民主协商和对话的方式做群众工作;一些干部不善于利用新媒体与群众打交道,丧失引导信息传播的主导力;四是一些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减弱,腐败、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以及个别干部行为低劣、腐化堕落,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使党的群众工作代表党的先进形象和社会正义的基础也开始动摇了。总之,如何提高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迫切需要。

  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一是进一步提高宣传教育能力,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改进和丰富群众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方法,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去教育引导、感染群众不断前进。二是进一步提高与群众沟通交心的能力,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接触和沟通中,增进感情,拉近关系,诚心诚意为人民、爱人民,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三是进一步提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把维护好协调好群众利益作为重要职责和重要手段。既要加强管理,又要增强服务,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坚持以人为本,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渠道,积极探索和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有效增强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和谐,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四是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着力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把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和矛盾摆上突出的位置,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五是提高运用信息网络等新媒体的能力。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深入学习、研究网上舆论引导和沟通交流的特点和规律,学习用不同的话语体系与不同类型群体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借助现代科技、网络等新手段新平台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四、要解决“廉”的问题,坚持执政为民、廉洁从政廉洁是维系政权兴衰存亡的生命线,是领导干部为政之德,是一种政治信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第一位的是廉洁从政。为政不“廉”,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就是一句空话。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只有清正廉洁,为官才有威信,人民才会信服。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要警惕“四大危险”,直面“四大考验”,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是艰巨,党的干部越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地反对腐败,带头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为政不廉、腐化堕落的干部从严惩处。要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特权。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央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遵纪守法、洁身自好,不为欲望所绊、不为权力所羁、不为名利所累,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领导干部要自觉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及时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要自觉防止权力滥用,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始终做到对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

  五、解决“常长”的问题,健全和完善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党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群众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不是一项突击性的工作。

  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解决好“常长”的问题。要立足根本、着眼长远,健全和完善科学管用的群众工作的制度体系,为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开展群众工作提供根本保证。

  (一)宣传教育,努力构建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基础。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高度重视和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善于服务群众,而且要善于教育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要找准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解决群众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群众同切实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与群众脱节的问题,努力实现从单一的政治思想宣传向满足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转变。

  (二)沟通互动,建立健全良好的党群联系机制。我们要构建的党群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使上情下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接受;另一方面,使下情上达,保证人民群众有呼声、党员领导干部有回应。要着重建立健全党群“零距离”沟通机制,如建立党员联系点制度、定期调研制度、信访接待日制度、党员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制度等。要建立健全协商民主机制,推动各种渠道之间的民主交流,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机制、人民意志表达机制、决策信息反馈机制、重大事项公示和听证机制等,提升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水平。要建立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要大力推广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办事制度公开、完善权力公开的机制,构建完善的民主监督体系,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完善群众测评制度,把群众的标准作为考核党员干部德能勤绩的重要依据,把群众工作状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研究,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优势。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包括责任机制、办事机制、联动机制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等内容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要做到群众的困难有人问、有人管、有渠道反映、有地方解决。特别是在群众有急有险有灾有难之时,必须及时出现在职工群众中间,做职工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要把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解决困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长期的工作制度。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8日 17:31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