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思想道德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王斯敏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当改革开放走过35年征程,嘹亮的进军号再度响彻神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国人内心的炽烈渴望。

  新的历史起点,一组组数据记录发展奇迹:GDP年均增长9.8%,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一曲曲乐章讴歌精神伟力: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凸显,善行义举不断涌现。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35年的实践与思考指向一个真理——物质文明离不开精神推动。过去一年间,思想道德建设成果斐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保障发展之路朝着正确方向延伸。

  “中国梦越炽烈,推动发展、攻克难关的勇气和意志力就越足”

  黑红的脸颊,敦实的身材,掌心满是厚厚的老茧——11月16日,在湖北省竹山县塘湾女子公路管理站,记者见到了36岁的站长陈艳。12年来,她和五位姐妹默默养护着深山中的21公里国道。“这路开得多不容易?老一辈肩挑手扛,洒了多少汗瓣儿!咱苦些累些,能为乡亲们守好这段生命线、致富路,值!要说中国梦,这就是我最大的梦。”

  安徽中环投资集团董事长余竹云也用心养护着一段“路”,许多人的梦想之路。10年来,他为慈善事业奉献2700万元,发起成立了安徽省道德建设基金会,专门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

  致富梦、创业梦、公益梦……千千万万个梦,汇聚成中华复兴的中国梦。

  一幅幅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街头,一场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入脑入心,一位位普通百姓站上讲台,与大家分享心中梦想。

  和百姓追逐梦想相呼应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对中国梦具体内涵、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实现路径的深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研究阐释中国梦的优秀理论成果层出不穷;在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关于“中国梦”的项目赫然在列。

  梦想照进现实。凝聚了共识,发展自然获得了“加速度”。过去一年,一个个坚实的足印深留史册——

  工业企稳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整体增强。

  农业根基稳固,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粮食产量“十连增”。

  航天再传捷报,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探测器承载着飞天奔月的世纪梦,飞向宇宙,遨游太空。

  ……

  “中国梦开启了中华民族新世纪的筑梦工程,它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民族振兴的渴望被空前激发起来。中国梦越强烈,推动发展、攻克难关的勇气和意志力就越足。”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夏春涛说。

  理论武装、政策普及,科学真理“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梦的强大感召力从何而来?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改革发展路途迢迢,如何为精神“补钙”,让信仰站立起来?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炳林认为,首要一步就是引导百姓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及时了解创新理论与政策。

  过去一年间,随着理论武装与政策普及工作持续推进,专家口中、学术论文里的字眼不再面孔生硬,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奔赴全国各地,作报告35场,举办互动交流活动50多场,为1800多万名听众解疑释惑。各地纷纷组建不同层级的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社区高校、村户院落,用“接地气”的语言宣传全会精神。

  理论读本也广受欢迎。

  “我每年都买,学个透彻。心里亮堂了,包袱轻省了,步子就能迈得更快!”站在西单图书大厦柜台前,工商银行职工苏明手拿刚买到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满面春风。今年的读本引导人们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面前“理性看、齐心办”,成为民众争相购买的“手边书”。

  高校学生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如何稳固思想政治课堂这一“主阵地”?

  在王炳林案头,一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样书被勾画标记得密密麻麻。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工程重点项目之一。最近,编写组成员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着手酝酿又一次修订。

  过去一年间,这样的修订几乎发生在每本高校思政课重点教材上。

  理论走进大众,非一日之功。“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用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解读中国的奇迹”……一项项新使命带着时代的重托,被理论工作者扛在肩膀上。

  “提升道德、凝聚力量,为改革和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软环境”

  “爬行妈妈”搬新家啦!11月26日,河南新乡获嘉县城关镇后李村村民们奔走相告。

  依靠艰难爬行,重度残疾的任少云养活了公公、智障丈夫,还把养女娇娇送进了大学。为回馈乡亲们多年的帮衬,暑假期间,娇娇免费给学生娃补习功课。全国道德模范、新乡市辉县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被母女俩打动,捐赠给他们一套新房。

  这样的“爱传递”,也在北京市民间进行着。“扫桥爷爷”窦珍走了,儿子窦孟显穿上了父亲生前最珍爱的红马甲。和他一起的,还有北京电力窦珍志愿服务队的10多名队员。

  一份爱扎下根来,就能扩散为整座城市的道德空气。今天,仅北京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便已突破220万人。

  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从“感动中国”人物到“中国好人”,从“最美现象”到公益热潮,知荣辱、讲正气的良好风尚成为社会主流,作奉献、促和谐的典范挺起民族脊梁。

  引导公民道德追求的,是内化于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我们进入了经济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日渐推进的改革攻坚期,种种挑战冲击着道德防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践行,使道德追求从他律变为自律,促使人们提升道德、凝聚力量,为改革和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软环境。”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网络部主任公茂虹表示。

  付出爱心,收获的是与家乡共同发展、和同胞携手并进的快乐。从敬老孝亲开始,一步步走上扶危助困道路的“沧州好人”张强深有体会。今年3月,他带头组建了“众善爱心联盟”。在向善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沧州的城市竞争力快速跃升,人们获得了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道德建设是一个地区发展与幸福的基础。社会风气变好了,投资环境优化了,经济发展也会形成又好又快的良性循环,软环境就能带来硬效益。”夏春涛指出:“没有良好的道德环境和强大的道德制约,没有强大的向心力,经济列车很难持续提速。”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在13亿人民齐心追逐梦想的努力下,中国巨轮定能乘风破浪,驶向新的辉煌。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0日 06:17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