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桥架起“中国梦”之三:创造奇迹 谁是最可爱的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传奇建桥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志德

  公规院设计的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最长斜拉索4项斜拉桥世界纪录。

  回首中国桥梁“崛起”的艰辛历程,可知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同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紧紧相连。如今,中国以一个文明、现代化经济强国的形象屹立于东方,是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中国企业和员工长期艰苦奋斗而再一次成就的辉煌。

  短短30多年,中国现代桥梁通过自主设计和建设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进步和成就。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平台,巨大的需求激励中国桥梁建设者在实践中一次次创造奇迹。而中国桥梁崛起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

  “记得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我心中,中国的土木工程师就是当今中国最可爱的人。他们常年奔波在一个个工地,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祖国的山山水水,没有时间上微博、上论坛,但一座座伟大的桥梁工程背后,是他们不为人知的心血和付出。”每次谈起为桥梁事业共同奋斗的兄弟姐妹,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交建”)企业文化部副总经理查长苗总是饱含深情。

  德胜门外大街,一座座高耸的建筑物在阳光下反射着金光,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公规院”)安静地坐落其中,或许长久地被来往的行人忽视了、遗忘了。然而,在它明亮的落地窗前,默默低头与你擦身而过的可能就是世界最顶尖的桥梁设计大师。

  公规院是中国交建的全资子公司。59年来,公规院设计了国内外各种结构形式的大桥、特大桥100多座,其中跨江河海湾的特大型桥梁60多座。中国第一部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中国最大跨径悬索桥——西堠门大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世界上挑战性最大的跨海通道工程——港珠澳大桥,还有刚刚获得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百年重大土木工程项目杰出奖的苏通大桥等等都出自于这个低调而务实的公司。久负盛名的FIDIC在全球过去100年所有重大土木工程中,一共只表彰了36项工程和6个咨询工程师,现任中国交建总工程师兼公规院董事长张喜刚就是6个受表彰的咨询工程师之一。

  培养一个桥梁项目的总设计师,至少需要8至10年。桥梁工程是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设计师广博的知识面,细节处理更能体现匠心独运。公规院副总工程师崔冰告诉记者,设计一座桥梁,要考虑它如何“与天打交道,与地打交道”,充分考察地质等自然地理条件,在设计上还要巧妙地反映人文关系,承载精神内涵。“建造一座真正好的桥梁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第一,而是与当地自然人文巧妙地融为一体,为世人广泛接受。”

  座谈会上,刚刚40出头的公规院裴岷山总经理说:“我们常常开玩笑,土木工程师‘又土又木’,低调、务实,不善表达。但是在座的每位桥梁专家都是有故事的人,为了完成使命,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舍弃了家庭的温暖,十年、二十年地常驻项目,把人生最美好的时间奉献给了项目和桥梁事业。”

  眼前穿着整洁的衬衣西装,打着精致领带的桥梁工程师们,正值生命中最旺盛的壮年,没有丝毫的土气和木讷,目光炯炯透着理性和智慧。记者心下呐喊,正是这批中国最尖端、一流的桥梁精英,划下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传奇不是设定的,是从普通人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武汉市二航局总部,记者见到了“建桥英雄”杨志德。当过会计、烧过砖、挖过煤……杨志德从农村走出来,1976年成为中交二航局工程师,一干就是37年,朴实的本色不改。刚刚过完60岁生日的他,尽管已经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仍在乐此不疲地跑工地、做项目。他最多时身兼4座大桥的项目经理,常常夜里3、4点赶路,带4个茶鸡蛋,司机2个,自己2个。他说:“虽然工地之间不远,但夜里行车路上清静。”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被誉为中国建桥“梦之队”。回首发展历程,在建设自己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江阴大桥时,由于技术差,没有设备,工程建设举步维艰。“当时很想建桥,又不知道怎么建桥。”杨志德在工地过了28个春节,在工地与小偷搏斗被打断过鼻梁,没流过一滴泪,却为江阴大桥哭了好多回。

  当时的二航局很穷,桥梁建设前期,施工单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除夕之夜,时任二航局局长来工地看望职工。简陋的工棚里,两杯酒下肚,谈及经销商的逼债及种种窘境,杨志德与局长抱头痛哭。为了解决购买造桥设备的资金问题,他举办了经销商大会,说“到时不能还钱,你们可以随时卸我的胳膊我的腿”,用自己的人格担保感动了在场企业。

  “中国桥梁不是一步登天。”回忆起江阴大桥建设过程中,当时已年过七旬的中国工程院刘济舟院士在石棉瓦工棚里一住就是一个月,拖着200多斤体重还屡屡爬上百米高塔的场景,杨志德眼角又泛起了泪花。“我那时才40多岁,刘院士每次告别时总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拜托你了,老杨!’”

  建第一座桥工程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问题和挑战一个接一个。在工程接近尾声时,由于主塔密度不均匀,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杨志德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赶紧竣工了事,而是决定在200多米高塔放炮轰掉隐患部位。20天时间,他和一百多个工人用凿子一点点把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凿掉,重新浇筑。“桥梁不能留有隐患,我不能让活着的每一天都在想这件事。” 杨志德说。

  在他的领导下,江阴大桥顺利竣工,并因主跨长达1385米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大桥、世界第三大桥。能够参与一项超级工程的建设,已是一个工程师职业生涯的无上光荣。迄今为止,杨志德作为项目经理,主导建设了11座跨越长江的大桥,占已建成的长江大桥的七分之一,并创造了多项中国建桥纪录,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市场的一块“金字招牌”。而江水悠悠,记载了这些年的寂寞与乡愁。

  “70年代工程师们一年只有12天假期,那时交通不方便,回家路上可能就要7、8天,再加上没电话,在外施工的工人们一年到头也难和家人联系上。有的同志甚至父母过世半年后才知道,只能俯在江边哭,对着逝去的父母的方向磕个头。”杨志德感慨地说,“在中国现在造桥发展史上,很多前辈为中国桥梁的建设付出了一生。”

  查长苗告诉记者,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近30年来,中国是最大的市场,全世界的跨国公司都在觊觎这块“肥肉”。由于中国工程师的努力,没有让任何一个跨国公司拿走一个主体合同,并且还把港口、公路、桥梁建到了全世界。优势在残酷的竞争中不断积累,崛起的央企正在打破过去由外国垄断的市场,打破由西方把持的固有的世界贸易格局。

  杨志德说:“我的中国梦,就是梦想建的每一座桥百年后还是好的。我们建桥不是为养活一些人或完成一个项目,而是为百姓、为人民、为子孙后代!”正因为有了这些“民族脊梁”,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梦想,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和佳)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0日 08:40 来源:新华网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