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才是活动的最好效果

——专访重庆市检察院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余敏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如果每个党员干部、执法人员都怀着深厚的群众感情抓工作办实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坚如磐石,检察工作就会永葆生机和活力。”谈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庆市检察院检察长余敏的思路清晰而务实。为使班子成员和干警真正受到教育,群众问题真正得到解决,重庆市检察院从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就把查找“四风”问题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问题结合起来,认真调研问题、仔细研究措施,努力使活动达到深化教育、健康肌体、促进工作的目的。

  接地气:真查真改深化群众感情

  深入基层接地气,依靠群众搞活动,是重庆市院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特点。市院党组先后召开7个座谈会,从上下三级院和系统内外不同层面听取意见建议,听取高检院巡视组对市院班子“四风”及检察工作的反馈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175条,其中涉及“四风”方面的有123条。

  “对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只有心服口服才能真查真改,才能收到增强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的预期效果。”余敏介绍,为了让班子成员对群众意见听得进、思想有触动,防止征求意见流于形式,党组决定先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接地气。结合收集的意见,院党组确定了34项重点调研课题,由班子成员分头带领有关处室负责人深入基层摸情况、听意见、问良方。经过20多天的调研,同志们普遍感到,通过到基层当面听群众和基层干警“发牢骚”,直接体会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换位思考基层工作的具体实际,大家对基层所提问题建议的认识深刻多了,真心感到群众意见提得准、有道理,有利于改进工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身边人的事迹,往往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为全面强化全院干警对群众观念和执法为民宗旨的认识,重庆市院专题组织了一次群众观念提升教育实践活动,邀请包括被中央文明办评为“敬业奉献中国好人”的郑涛等6名基层一线干警,为全院干警讲述他们在执法办案一线服务群众的感悟和经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言,让全院干警的思想和心灵深受震撼,许多干警都在现场流下热泪。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一位干警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群众的信任就是对我们的最好评判,群众的赞誉就是我们的最大成就。”

  近年来,重庆市院招录了一些大学生和研究生,这些年轻同志直接从学校进入检察机关,相对缺乏群众工作经历和体会。为此,市院决定统一开展“青年干警到控申接待窗口换岗锻炼”活动,每周派2名青年干警到控申接待窗口值守,面对面接待群众、听取群众诉求、处理信访申诉案件,促使他们亲身感受群众疾苦,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群众感情。7月以来,先后有34名青年干警到控申接待窗口参与接待,共办理当面接访777人次、电话接访306次。

  抓实事:五个专项行动护佑民生民利

  “今年7月以来,我市检察机关的职侦办案工作悄然发生‘一增多一减少’变化,即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苍蝇’小案增多了,群众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不文明不规范的反映减少了。这是我们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五个专项行动所取得的成果。”余敏高兴地说。

  在征求意见建议的过程中,有群众反映检察机关对举报线索查得不及时,导致举报演变为信访甚至社会热点问题。市院党组对此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发现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基层院过分注重抓有影响力、有震动的大案,却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涉及其切身利益的小案重视不够所致。为此,市院党组决定立查立改,要求全市检察机关切实按照高检院统一工作部署,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瞄准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统一开展查办民生民利领域职务犯罪、加强危害民生刑事犯罪立案监督、集中化解涉检信访积案、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机制、正风肃纪等五个专项行动,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对此,余敏有着深刻的理解:“要知道小案虽小,但对人民群众利益伤害、感情伤害很大。因此必须把查处危害民生民利的小案放到践行执法为民宗旨的高度来认识,真正把每一件关乎民生的小案都当作大案来办,把每一件关乎民生的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对待。”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一批危及民生民利案件得到及时办理,一些便民机制得以健全完善。1至10月,全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民生民利领域职务犯罪案件397件488人,其中涉及“三农”领域119人、征地拆迁和保障性住房领域89人、医疗卫生领域89人、生态环境领域42人、社会保障领域31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等其他领域97人;市院先后出台农村“两委”换届专项预防意见,下发《关于在职务犯罪侦查阶段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的通知》,推行接待群众来访“热心、诚心、耐心、虚心、真心”的“五心”工作法等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保障各项专项行动真正落到实处,重庆市检察院还先后组织四个检查组对全市检察机关落实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先后3次发布督察通报,对6个政务值班存在问题的基层院、3个接待窗口着装不规范的单位进行了点名批评,严肃整治庸、懒、散等不良工作作风,切实防止专项行动停留在口头上。在市院的有力督导下,全市检察机关扎扎实实开展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学普还就此作出明确批示,要求全市政法各部门借鉴市检察院做法,提高教育实践活动实效。

  强基础:“三基”建设筑牢服务群众平台

  “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市情,决定了检察工作的落脚点必须放在基层。”余敏认为,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在基层,检察工作的重心也在基层,在检察工作中落实群众路线,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强化基层建设。只有坚持立足基层,不断贴近基层,重点抓好基层检察室、基层检察人才、基层执法规范化“三项建设”,筑牢检察机关服务群众的平台,才能真正为群众服好务。

  “以渝东北、渝东南等‘两翼’边远地区为重点,全市统一派驻设置基层检察室,这是我们服务群众工作的一个特色。”余敏对基层检察室建设的要求和定位十分明确。据介绍,重庆共有38个区县院,规划建设69个派驻基层检察室,现已挂牌运行19个,加上此前已有的70多个检务联络室,覆盖139个社情复杂的重点乡镇和社区,有效推动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预防犯罪宣传、执法活动监督、职务犯罪线索搜集等工作的开展。2012年以来,全市检察室和检务联络室共化解涉法矛盾487件、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宣传教育598次、对微罪不诉人员帮教379名、开展社区矫正监督3068人次。

  要把工作沉到基层,就必须把人才聚向基层。市院党组针对全市基层院人才分布、流动不均衡的问题,专门为强化基层人才建设工作,在活动期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两翼”地区检察人才工作,促进全市基层检察队伍建设协调发展的意见》。随着该意见的落地实施,重庆市基层院建设和发展的人才保障明显增强。

  “规范执法是一个长期工程,要锲而不舍抓下去,要让干警养成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思维和习惯。”对于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余敏特别强调长效。重庆市检察院多年来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2005年开始执法规范化建设,2006年初步构建覆盖各业务条线规范体系,2008年起连续6年开展执法规范化检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又把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整改重点,突出解决新刑诉法、民诉法实施后不适应、不规范等问题。记者了解到,市院近年相继出台了各项业务执法办案流程、案件质量标准,汇总编纂了《重庆检察业务工作手册》,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出台《办理职务犯罪案件防范非法言词证据的暂行规定》,各项制度规范多达100余项。近几年来,全市检察机关锲而不舍抓规范、强制度的成效日益显现,人均办理职侦案件数、批捕起诉案件主要质量指标等先后进入全国检察机关前列。

  作表率: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近年来,重庆市院党组大力加强班子作风建设,连续三年被市委评为先进领导班子。“但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我们的班子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照高检院列出的‘四风’自查问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有的还比较突出。”在班子建设方面,余敏始终保持头脑清醒。

  群雁高飞头雁领。教育实践活动中,市院党组领导班子进一步统一认识,放下架子、抛开面子、打消顾虑,切实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除尘治病,相互之间真提意见、真讲问题,为全市检察干警对照检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树立标杆和榜样。以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为例,班子成员在会上相互当面提出批评意见80余条,比如“抓工作太着急,希望部署一落地就见效,容易滋长形式主义”等等。这些意见都动真碰硬,有的还很尖锐刺耳,但大家都能够坦诚相见正确对待,事后反而心情轻松。针对会上提出的问题,市院班子在整改方案中专门制定了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民主作风、改进调研制度、接受各方监督等8条党组自身整改措施,并锁定整改目标与任务,要求班子成员逐一抓落实。

  余敏在采访结束时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以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任务更加光荣而艰巨。市院党组将继续按照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认真落实整改,切实抓好回头看,勤检查、常批评,不断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正能量”,努力为实现重庆“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3日 09:55 来源:检察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