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提高以服务群众为核心的战略思维能力

国家信访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胡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领导战略思维能力是指组织或团队的决策者对方向性、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预见的理性思维能力。

  领导战略思维能力是领导者的世界观、方法论、专业素养、性格特征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具体到工作层面看,领导战略思维能力是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适应新的历史特点,不断提高以群众工作能力为核心的领导战略思维能力,是一篇永无止境、在实践中常做常新的大文章。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要求领导干部切实强化以群众工作能力为核心的战略思维能力

  在执政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应着眼巩固执政地位的战略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不断提高适应新形势的群众工作能力。过去,在残酷的政治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获得力量和支持,才能生存发展。党长期执政之后,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具备了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和密切联系群众的资源,但同时脱离群众的危险也大大增加了。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站在关键的历史节点、全新的发展起点。无论形势任务如何变化,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不能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不能变,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能变,必须始终如一地继承、与时俱进地发展以群众工作能力为核心的战略思维能力。特别是面对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团结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就必须永葆与群众“在一起”“一块过”“一块干”的本色,这不仅是适时之策,更是战略考虑。

  从现实情况来看,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绝大多数也具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但是,不愿意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的现象也大量存在。一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忘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囿于现实需要、短期需要考虑,对紧紧依靠群众不那么迫切,对群众意愿或漠视、或压制,定政策、作决策唯GDP、唯政绩,甚至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重伤害群众利益,表现为主观主义和命令主义盛行。二是迎合群众、哄骗群众甚至害怕群众,不在引领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上下功夫,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做群众的尾巴、做秀、做“好人”,不敢担当,热衷于当“太平官”,“击鼓传花”,甚至迁就一些群众的不合理要求,造成利益攀比和心态失衡,损害广大群众的根本、全局、长远利益,表现为尾巴主义和形式主义。三是背叛群众、背叛信仰,贪图名利,铺张浪费、奢靡享受,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表现为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甚至奢靡之风盛行。这些问题虽属少数和局部,但却阻塞着党和群众密切联系的渠道,侵蚀着党的肌体,破坏着党的执政根基,蚕食着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反对“四风”,抓得很准、抓得及时。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既解决认识问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又解决实践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在给群众当学生的前提下当群众的先生,在与群众心连心、手拉手的共同实干中锻造实打实的战略思维能力。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提高以群众工作能力为核心的战略思维能力

  领导战略思维能力始终服务服从于时代发展需要和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趋势,与时俱进地丰富群众工作能力的内涵,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向群众负责的理念、遇事同群众商量的态度、和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结合起来,以此为核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顺应依法治国趋势,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只能归于人民并为人民造福。从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出发,正确把握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深入推进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严格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引导形成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正确导向。

  顺应民主治理趋势,集中民智民力推动决策和落实。凡属正确的决策,必然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也是战略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坚持遇事同群众商量的优良传统,建立健全体现群众意愿的民主决策机制,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求智于民、问计于民、取法于民,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决策的社会风险。把制定出台的政策明明白白交给群众,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深入浅出地宣讲政策,把实际情况和工作部署讲清楚,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加群众的话语权和评判权,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决策和政策是否正确的第一标准,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价。

  顺应利益多元趋势,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转型社会的群众工作,所面对工作对象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都日益复杂和多元,所包含的工作内容也更加拓展和多样。适应这种趋势,领导干部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相统一,正确把握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众特殊利益的动态平衡,帮助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兼顾好各方面群众关切。通过走群众路线,搭建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协商讨论的平台,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顺应现代信息趋势,与人民群众加强良性互动交流。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手机等日益成为人民群众表达意见诉求、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提高群众工作能力,高度重视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学习用不同的话语体系与不同类型群体进行互动交流,不断丰富党同群众联系沟通的形式,掌握民情、回应民意、汇集民智,把群众工作延伸到虚拟社会当中去。把网上和网下、虚拟和现实结合起来,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同时,始终不忘做好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用机制来推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顺应改革创新趋势,进一步强化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这一指导思想对组织工作完全适用,在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监督管理中坚持这一原则,把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干部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一是在加强群众路线学习教育的同时,强化干部实践锻炼,把有培养前途的干部放在人民群众中、放在艰苦环境中去锤炼;二是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既要在大事上看德才,又要在日常小节中察德才;三是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改变简单地以GDP增长率论英雄,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特别要探索建立健全选人用人的追责机制、罢免机制,防止广大群众对某些已有公论、实践也有所证明,但由于“关系网”“潜规则”作祟,对有问题的干部仍带病提拔的情况,从体制机制上真正树立起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的良好导向。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09:47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