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探源

李捷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毛泽东同志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大伟人之一。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纪念他,一是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一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推向前进。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发现了一个伟大真理: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也不行;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走自己的路。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观察世界形势和中国前途命运的工具;就是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这个理论,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

  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规律。迄今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三大理论形态的相继出现,不是人为的主观臆造,而是合乎规律的必然发展。这种规律性从客观意义上来看,就是时代条件的变迁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从理论品格上来看,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与时俱进性。毛泽东思想是在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实践规律的理论表现。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形成的,它反映着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运动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主题,虽然仍是和平与发展,但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性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由于形势的根本性变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出现了诸多新的特点和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反映,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而言,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就是在这个阶段,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而且搭起了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桥梁。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继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当有人企图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时,是邓小平同志仍然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沿着这一基本思路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始终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特别是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十二大关系的思想和《论十大关系》的联系,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和《新民主主义论》的联系,更具有历史的典型性意义。

  我觉得可以这样说:只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有着深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功底,才能更深刻地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更好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是开拓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反转来又成了认识和改造中国的锐利武器。在毛泽东同志看来,理论的价值全在于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中。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成功地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地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就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着诸多中间环节。如基本理论化为基本路线;基本路线化为基本纲领;基本纲领化为方针政策;最后还要经过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座桥梁,才能使理论变为现实。而这一切集中地说,就是开拓出一条革命和建设之路。毛泽东思想的实践价值,就在于它根据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则,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为特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和平改造为特征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还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关于以农村包围城市为特征的民主革命道路。要深刻理解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应着眼于四个基本点:(一)旧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这样一个国家搞革命,最大的对象是乡村宗法封建阶级,这是反动统治得以存在的基础。(二)旧中国是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地主的专制统治,革命的基本形式必须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三)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新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了一切革命。(四)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敌人的统治中心在城市,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革命应首先在农村突破,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关于以和平改造为特征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是“剥夺者被剥夺”。列宁在俄国曾提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进行赎买政策。毛泽东同志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要走和平改造之路。这条道路的基本点是:(一)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区别又互相渗透的。通过民主革命没收官僚资本,不仅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而且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进行的,不怕资产阶级造反,根据资产阶级仍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人民内部矛盾范畴内进行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三)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用社会主义工业化带动社会主义改造,用社会主义改造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过渡形式,逐步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关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发展于江泽民。毛泽东同志作为第一开拓者,他在探索中既有严重失误,也有重大成就。但总的看来,这一时期的探索和创新,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表现在: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提出了经济建设也要走自己道路的思想,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提出了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提出了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设想,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政策等。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功地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和起点。

  毛泽东同志在探索中还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见地的思想。如“在中国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可以乖乖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价值法则是一个大学校,只有学会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如此等等。这些思想由于历史的和认识的原因,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却展现了它们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发展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在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之时,在我们称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业绩之时,不可忘记毛泽东同志!

  三、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从体系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恩格斯要人们注意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内在联系。列宁说,理论就是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概括为互相联系的几点。毛泽东同志认为,主要读马列的基本著作,掌握其基本观点,在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工夫。邓小平同志针对林彪、“四人帮”对毛泽东思想的实用主义的歪曲,针对“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倾向,提出要完整准确地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从体系上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

  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怎样的特征?我们认为:一是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二是要有若干首尾一贯、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三是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这三条看似简单,实际上,它是从人类整个思想史的发展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为我们完整准确地领会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指明了方向。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据科学理论的要求,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科学的理论体系。首先,它明确了毛泽东思想的六大基本观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最后阐明了贯穿于这六大基本理论之中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概括地说,就是六大基本理论和活的灵魂的有机统一。

  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在一场大斗争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个结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继续开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邓小平理论形成之后,江泽民同志就提出要从科学体系上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之后,胡锦涛同志就提出要从科学体系上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正是这种“体系意识”自觉性的增强,使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始终胜利前进。

  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同志最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化作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观察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工具,作为创造理论、制定路线、开辟道路的武器,作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桥”和“船”。毛泽东同志最善于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创造出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修养和思维能力。读毛泽东同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一定要读出它的哲学意蕴,把握住它的立场观点方法。读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如《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一定要感受到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哲学总结,体验出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哲学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毛泽东选集》就是一部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毛泽东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只有化作方法论,才能发挥其“改变世界”的功能。毛泽东同志在注重世界观改造的同时,特别强调哲学方法论的意义。大家会注意到:他的哲学的基本命题都是从方法论上立论的,如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这是其哲学特征的表现。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体的命题,还包括世界观和认识论统一的问题。因为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变世界,而认识世界是在改变世界中进行的。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有诸多创造性的成就: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提出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认识路线;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提出了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路线;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认识路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哲学就是认识论的科学论断。这绝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短视”,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把握。

  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实践中,很注重研究和把握哲学变为现实的中间环节,特别是哲学和政治的关系。1959年,他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哲学要为政治服务,要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他认为马克思的书必须读,但必须有新的理论家写出新的著作,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实践论》和《矛盾论》就是抗战初期不能不写的。邓小平同志后来也说,理论研究不能脱离政治,理论要为政治服务。特别是在他提出“什么时候都要讲政治”之后,就要认真研究哲学和政治相互关系的规律,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政治路线的制定和执行,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纠正方针政策中可能发生的偏差。我今天在发言中之所以重点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说这样两句话: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必须有很好的哲学修养;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必须有政治家的风范。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

  (《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7期)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9日 17:05 来源: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