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社区法官“全日制”蹲点社区

上海普陀法院社区法官工作室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周法官,你真是帮了大忙,我马上去办出院手续!”近日,因为煤气中毒而与煤气公司发生冲突的陈先生紧紧握住社区法官周汝海的手,在周汝海的参与下,他与煤气公司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

  在上海普陀法院工作了31年的周汝海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人感谢了,像他这样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问诊把脉”的社区法官,在如今的普陀法院一共有9名。

  这些社区法官“全日制”蹲点社区,在固定的社区法官工作室内解决街镇里发生的各类婚姻、借贷、拆迁、劳动争议、交通事故、财产赔偿等矛盾,这些“一地鸡毛的事儿”让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社区一线全科医生”。

  巧治“疑难杂症”

  位于上海西北角的普陀区是典型的老工业区和人口导入区,外来人口集聚,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社会管理难度较大。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十年前,普陀法院开始将经验丰富的法官派往街镇社区,联合基层调解组织和社区干部一起来解决基层一线的纠纷。

  “原来是‘坐堂’问案,后来成了社区法官,我们在思想上也有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在宜川街道担任社区法官的周汝海告诉记者。

  今年夏天,周汝海处理了一起棘手的突发性事件,由于煤气公司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一户人家煤气中毒昏迷,治疗过程中双方因费用赔偿发生激烈冲突,并引发医院秩序的混乱。周汝海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一开始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受害方还扬言,如果不解决此事,他们就长期滞留在医院。”周汝海说。他和街道干部冒着酷暑前往煤气公司,向负责人讲法释理,负责人被说动了,跟着他们前往医院看望受害方,最终煤气公司和受害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周法官的调解总是能让我们学到很多法律知识,许多社区里的‘疑难杂症’也都找到了‘药方’。”一位街道干部感叹。

  “个案是做不完的,我们去社区不是去开庭的,应该是去做指导员。”有着10年社区法官经验的徐肇启曾经在真如街道培训过街镇调解员,培训结束后,他还仔细观摩调解员现场调解,遇到“疑难杂症”就和调解员们一起上阵,发出去的每份调解协议他都一一批改。

  “前后防线”联手

  5月13日,普陀法院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在曹杨、长风、桃浦三个街镇率先挂牌成立了社区法官工作室,经过两个月试运行后,普陀法院的9个街镇全部挂牌成立了社区法官工作室,法院共配备15名工作人员,其中9名社区法官,6名书记员。

  “我们改变以往每周两次下社区的工作模式,法官全日制蹲点社区,保证第一时间介入街镇的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纠纷,避免地区矛盾的升级和扩大。”普陀法院副院长殷勇磊介绍。

  今年上半年,位于普陀宜川新村的某酒店发生了一起河南男青年午夜酒后坠楼事件,事后警方认定为坠楼死亡。不久后死者亲属纷纷赶到上海,向酒店讨要说法,原来,死者生前曾为该酒店员工,事发当天刚辞职。

  面对家属的赔偿追讨,酒店认为男青年当天已辞职,不属于酒店员工,且发生坠楼并非酒店造成,所以不同意赔偿。双方矛盾一触即发,死者家属找到街道要求协调,街道干部一筹莫展,连忙找来了社区法官严家君。

  “我用了两个多小时详细询问了事情经过,同时提醒死者家属理性面对悲剧,妥善处理遗体,结清各类费用。”严家君安抚家属情绪后,又立即与酒店经理进行商谈,指出事发现场属于酒店管理的实际控制区域,比照经营管理的权限和安全防控原则,酒店理应承担相应责任。严家君和街道干部一起做双方工作,最后酒店与死者家属达成了11万元的补偿协议,酒店董事长和经理还以个人名义给予死者家属5000元。

  参与此次调解的河南律师感慨:“社区法官真不错,既节约了诉讼时间,也节省了诉讼成本,真值得好好提倡和效仿啊!”

  “社区法官工作室的功效,就是要使法院‘最后一道防线’与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有机结合,将矛盾预防化解的关口进一步前移,对潜在矛盾早发现、早控制、早疏导、早化解。”普陀法院办公室主任冯鹤说。

  实行“三全模式”

  按照要求,普陀区每个街镇均需配备一名社区法官、一名书记员以及调解室、咨询室等专门设施,使工作室成为一个场所相对固定、人员相对集中、工作职责相对明确的社区矛盾纠纷、矛盾化解平台;除了在正常的工作时间提供咨询接待、调解指导服务外,社区发生的突发性或群体性纠纷,社区法官应在第一时间获悉并适时介入;工作室集人民调解、诉前调处纠纷、咨询接待、司法确认预收案等各项工作于一体。

  这被称作普陀法院社区法官工作室街镇全覆盖、工作全日制、功能全方位的“三全模式”。

  “工作室成立后,我们要求社区法官既要当好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员、社区民间矛盾的调解员,还要做好传播法律知识提升法治意识的宣传员、沟通民意联系群众的联络员。”普陀法院院长席建声表示。

  不仅如此,自社区法官工作室开展以来,普陀法院民事案件收案量同比下降0.85%,其中劳动争议、道路交通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等纠纷同比降幅明显,社区法官们的“一站式”司法服务,使进入工作室的调解案件平均流转时间仅为6.5天,调解成功率达到66.75%。

  “很多老百姓并不想诉讼,要支付诉讼费,还要牵涉很多精力。所以他们很欢迎社区法官,希望能够在家门口解决问题。”席建声说,“工作室的设立使社区法官工作进一步固化为长效机制,已经成为法院下沉司法资源、延伸诉调对接工作的窗口和平台,成为法官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纽带和桥梁。”(记者 刘建孟 伟阳 通讯员 高远)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13:38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