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福建南平: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自4年前患上尿毒症,南平建阳市麻沙镇长坪村52岁村民龙忠幼的家一贫如洗。“3个月前,村里来了个驻村干部,到我家发现我家的房子漏雨,很快就帮助我修好,后来还帮我申请了低保,只要有政策补助都会想到我,给我家里减轻了很大的负担。”龙忠幼告诉记者。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探索推进“三级联动、重心下移”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长效机制,通过搭建市、县、乡三级联动服务到村的平台,开展“我与百姓拉家常”活动、深化“六要”群众工作法和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等,推动干部力量下沉、服务下倾,切实帮助基层群众办事解难,有效拉近了干群距离、增进了干群感情,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畅通传导建平台 打造服务快车道

  记者采访发现,南平市每个乡镇都设有便民服务中心,在每个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提供方便办事的“一站式”服务,老百姓遇到问题随时都可向村里的代办点反映,并能享受到免费高效快捷的全程代办服务。

  在南平建阳市麻沙镇长坪村便民服务代办点,代办员梁运新告诉记者:“现在村民办各类证件不用出村,只要拿过来在我这里登记一下,我就会集中拿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去办理,个别着急的,我就当天跑去办。”

  记者看到,长坪村为民服务联系卡印有一位驻村干部和相关代办员的姓名及联系方式。麻沙镇党委书记郑立新告诉记者,每个村都会制作一个联系卡给村民,村民根据需要可随时挂电话反映问题,村里能解决的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乡镇反映,每件事情必须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记者在麻沙镇便民服务中心看到,一张张为民办事全程受理单上仔细地记录着每件受理事项的内容、时间以及反馈的内容、时间。目前,南平已在全市推广这种“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作“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村村都有驻村干部 家常拉出鱼水情

  在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镇枫林村,67岁的老党员黄德福对驻村干部林芳盛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黄德福说,自己家隔壁是一个养猪场,每天污水从门口流过,臭气熏天,几年来多次交涉无果,今年林芳盛来拉家常时向他反映了一下,在他的反复协调下,养猪场老板建了一个排污管道,家里就再没臭味了。

  黄德福掰着手指算着林芳盛派驻该村后做的几件实事:危桥改造、饮水工程建设、修路、引进苗木基地等等。黄德福说,山区喝水很不方便,今年底马上就要通自来水了;以前要到骑摩托车一个小时以外的地方去打工,现在村里的荒地流转后变成了苗木基地,家里除了每年可以有3900元的土地出租收益外,老两口在家门口的苗木基地打工每个月还可以收入四五千元。

  记者随手翻阅了林芳盛驻村工作的一本民情日记:每页都记录着走访的时间、地点、发现的问题以及后续的处理。林芳盛说,“来到村里才知道大家如此信任我们、需要我们,帮老百姓做了一些事,很有成就感。”

  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胡忠昭说,南平通过建立乡镇干部驻村蹲点制度,推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并且在方法创新上注重务实管用,让干部带着责任和感情下基层,真正与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共同商量解决问题,在有效提升服务中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强化导向重激励 干部干事在基层

  南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青建说,重视基层一线的选人用人导向,是构建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常态长效机制的关键。落实重心在基层,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注重在基层一线选人用人,进一步健全完善“实绩考核、群众测评、综合评价”三位一体的干部考评机制,才能更好地把干部导向基层服务群众、干事创业。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动干部在基层一线工作比实绩争优秀,南平专门建立了干部驻村管理考评体系,选派上坚持因事选人、人岗相适;履职上,要求每周固定2天驻村服务,每年驻村不少于3个月,乡镇干部驻村工作表现与评先评优挂钩。

  目前,南平市1630个村实现乡镇干部驻村全覆盖。全市共有5.99万名干部经常性下基层,建立联系点3.6万个,结对帮扶或慰问困难群众12.3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26万件,办好事实事4.32万件。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4日 09:39 来源:新华网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