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 很高”

——追记四川省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世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毕世祥(右一)看望“结对认亲”户。 资料照片

海螺沟景区。(资料照片)

  没有到过高原,就不知道天空有多么辽阔、人的胸怀有多么宽广;

  没有到过雪域,就不知道雪有多么白、人的心灵有多么纯洁善良。

——题记

  古老的康巴高原。贡嘎垂泪,雪域悲恸。

  连日来,喇嘛颂起悠扬经声,老人在家里点亮酥油灯,行路的人转动道边的经筒,还有许多人到寺庙上香……

  人们用各种传统方式悼念一个刚刚故去的人,为他祈福。

  这个人叫毕世祥,生前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四川省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他是个好人,不该走得这么早”

  2013年12月19日下午,甘孜州丹巴县城。万人空巷,人们自发排起长队,为毕世祥送行,队伍足有10里。按照藏族的习俗,毕世祥的骨灰安葬在丹巴县章谷镇白呷山——他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

  12月16日上午,毕世祥在基层调研途中,在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时,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毕世祥,藏族,1960年生于丹巴县,1978年考入西南民族大学政史系,1982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甘孜州直属团委书记,康定民族师专团委书记,康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孜县委副书记,甘孜州外贸局副局长兼外贸公司副总经理,甘孜州政府副秘书长兼旅游局局长,甘孜州副州长,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长。

  甘孜州,就是那首传遍世界的《康定情歌》诞生的地方。康定,是甘孜州州府所在地。

  远在白玉县白玉河坡村的根秋绒布、罗陆两家人为毕世祥煨桑祈愿。毕世祥是他们的“干部亲戚”。“他比亲人还亲啊。”根秋绒布说,“得知亲戚不幸去世,万分悲痛,我们点上酥油灯,为他祈愿。”

  臧克家诗云:“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由于康定县城地势狭小,灵堂设在甘孜日报社院内,花圈摆满了整个院子。来吊唁的各族干部群众络绎不绝,哭声持续了好几天。很多人感激地诉说他曾经“对我们的好”。

  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这几天,记者在康定县城随机采访,无论街头的出租汽车司机、行人,还是商铺、小吃店的老板、顾客,几乎人人都知道毕世祥这个人。“他是个好人,不该走得这么早。”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他倒在了为人民服务的路上”

  “他倒在了为人民服务的路上,为他祈福是我们的心意。”这话出自一位活佛之口。

  昔日的海螺沟共和4队农民严勇如今正经营着当地最大的一家土特产批发店。“我们富了,他却走了。”提起毕世祥,严勇痛哭不止,“他是我的恩人呀。”1997年,毕世祥担任甘孜州旅游局局长。一年后,海螺沟景区正式运营,这是甘孜州第一个对外营业的景区。那时,严勇挖些山货在景区门口卖,补贴家用,日子紧巴巴的。“有一天,毕局长路过我的小摊,问我东西好不好卖,他建议我专门经营土特产,还主动把我介绍给景区管委会的领导,让我去咨询办理营业执照的事。”打这以后,严勇开始做生意了,越做越大。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改变了。

  毕世祥常说,老百姓是最质朴的,也是最现实、最注重结果的。

  “毕世祥小时候在农村放过牛,后来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张建国是甘孜州委群工局干部,毕世祥任副州长期间,两人朝夕相处了4年时间。他说,毕世祥很重视教育,现在广为流传的观点“最好的虫草在课堂”就是他提出来的。

  2010年春夏之交,石渠县长须干马乡的草原又到了采集虫草的“黄金期”。小孩儿身体灵活,眼睛“尖”,几乎都跟着大人上山挖虫草,去上学的极少。毕世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十分忧心,他问:“谁知道最好的虫草在哪里?”有的说:“在高山的草甸上。”有的说:“有黑土的草甸更好一些。”“我看,最好的虫草在课堂里、书本里,在老师讲授的知识里。”毕世祥的话让大家摸不着头脑。看着村民们困惑的眼神,他说,只要送孩子上学,学好了知识,收入自然就会提高。虫草总有挖完的一天,可知识越学越多。后来,这句话被人们口口相传,流传到了藏区的很多地方,还改编成“最好的松茸在书本里”“最肥美的牛羊在课堂里”等版本。

  毕世祥担任甘孜州委宣传部部长不久,就组织实施群众文艺下乡3年覆盖全州乡村计划,让边远地区的农牧民能享受文化生活。他先后到联系点白玉县先锋村和布格村20余次,争取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在毕世祥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幅甘孜州地图,上面标着所有乡镇,州文艺演出队到过哪个乡镇演出,他就在相应的地方涂上红点,他盼望有一天地图上能涂满红点。在毕世祥看来,文化发展要走“两端”,一“端”是向下,到农牧民中去,另一“端”是走出去。他提出了“将藏民族文化融入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2013年春节期间,受文化部委派,甘孜州民族歌舞团赴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举办“欢乐春节”演出,把浓浓的新春祝福带到异国他乡,展示了藏族人民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幸福安康的生活。

  甘孜州农业局局长杨志贵得知毕世祥因公殉职的消息后,悲痛之余写下《我心目中的世祥部长》一文寄托哀思。文中说:毕世祥分管农业期间,完成了甘孜州北部生态、南部特色和东部效益农业发展新格局的构建及青稞、高原油菜、酿酒葡萄、食用菌、反季节蔬菜等农副产品市场的拓展,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合作。全州农业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一年有一个变化,农业生产实现了“四连增”。甘孜州林业局局长杨庆华告诉记者:“抓‘三农’就是抓民生,做农业工作就是做群众工作”,是毕世祥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毕世祥眼睛看着百姓,心里牵挂着民生。

  20多年来,从高寒牧区到山高谷深的农区,毕世祥进村入户,把田间地头当课堂,以牧场草甸为书本,拜农牧民为师,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常说,踩稳“地平线”“接地气”,工作才有灵气。

  “他和群众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要长”

  这是毕世祥在甘孜州副州长任上的一段工作日志:

  2008年4月23日至29日,到得荣、乡城、稻城、理塘、雅江等县,现场调研一批重点项目和工程;5月1日至5日,在康定值班处理日常工作;5月6日,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5月12日至16日,在乡城、得荣县参加全州水利工作现场会;5月19日至21日,在九龙县乌拉溪乡、乃渠乡调研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5月27日至28日,率州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深入泸定县实地察看工作;6月3日至13日,率工作组在道孚、炉霍、色达、甘孜、石渠、德格、白玉、新龙8县调研。

  仅仅2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州所有18个县。要知道,甘孜州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和整个山东省陆地面积差不多,州内各县之间距离远,交通不便,许多自然村还没通公路。

  毕世祥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出事前一天,他刚从成都开会回来。那天早晨7点刚过,他就顶着风雪出发了,要去的新龙县在407公里以外。

  他经常说,不到基层去,想法就没有底气。

  石渠县距康定近700公里,毕世祥经常早晨5点出发,一天赶到。在联系石渠县的3年多时间里,他每年都去好几趟,蹲点2个月以上,2010年就去了17趟,足迹遍布全县24个乡镇。“毕部长每年下基层200天左右,要跑七八万公里。”跟随毕世祥18年的司机刘进坤说。

  2010年2月10日,雅江县发生森林火灾。时任甘孜州副州长、州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的毕世祥接到报告就立即从出差途中返回康定,安排好工作后,直奔火灾现场。2月13日是大年除夕。那天,八角楼乡扎日村又发生了森林火灾,他白天到火场巡查、指导,晚上还要会商第二天的扑救方案,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整个春节他都奔忙在两个火场,一直到火完全扑灭。

  2010年玉树地震波及甘孜,毕世祥第一时间赶到重灾区石渠县,他冒着余震频发、道路垮塌、飞石滚落的危险,深入灾情最严重的真达乡真达村、麻达村和紫夫村开展救援工作。救援完毕,他又临危受命,开展灾后重建前期工作。麻达村支部书记昂勒白说:“灾后重建房竣工时,他还来家里坐过,看到村民住上漂亮的新房,比我们还高兴。”真达村“三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人员卓玛泽翁对毕世祥印象深刻:“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领导,到真达乡来过10来趟,每次来都与我们摆谈,征求意见,就怕村民对重建房不满意。”

  熟悉毕世祥的人都说:“他和群众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要长。”

  “我们总是聚少离多。”毕世祥的妻子许惠明这样说。2011年3月,毕世祥到石渠县开展群众工作,妻子作为州卫生局的工作组成员,也到了这里。两人在一起待了半个月,这居然是最近20多年来夫妻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段日子。

  “他对外人好得很”,“家里没有一个人因为他是领导受到照顾”

  毕世祥的母亲年近八旬,患着重病。人们不敢把儿子去世的消息告诉她。州委领导考虑再三,还是在毕世祥骨灰下葬那天告诉了她。出人意料的是,老人说了3句话,第一句是:“驾驶员是好人,组织上要关心他”,第二句是:“世祥坐的汽车报废了,国家财产可惜了”,第三句是:“大家今后出门,不要太早,一定要注意安全”。老人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是最大的悲伤了。可老人想到的首先是别人,是公家。这是怎样的深明大义呀!

  有其母必有其子。“父母宽厚的爱和严格的家庭教育,培养了他朴实自律的人格品质。”毕世祥的初中、高中同学刘承瑜说,“他对外人好得很,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但家里没有一个人因为他是领导受到照顾。”

  毕达是毕世祥的儿子,“因为工作原因,从小到大他都很少陪我。”毕达记得,爸爸只在读高中时接过自己两次,都坐公交车,这让他很“不满”:“我要坐轿车。”毕世祥说:“我没有车,我的车是工作用的,你长大了给爸爸买个车哈。”毕达上大四时,同学们都忙着让家里帮助找工作。毕达正准备公务员考试,压力很大,提出让爸爸帮忙。毕世祥没有答应儿子,“自己的路自己走,靠自己才算是真本事”。2011年,毕达以笔试、面试均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省林业厅成为一名森林警察,毕世祥给儿子买了一件520元的羽绒服做礼物。“这是他给我最大的一次奖励。”毕达说,“能得到父亲的认可,比什么都重要。”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他对儿子“抠”,对群众大方。下乡的时候,掏出三五百元塞给牧民是常事。毕世祥去世后,毕达在父亲的衣服口袋里找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元旦要去看望女儿。毕达是独生子,哪来的女儿?后来才知道,爸爸在孤儿院认养了一个小女孩。

  岳母去世、父亲病危,他没在身边;妻子手术,他没能陪护……30多年来,毕世祥从未休过一次假,他把对家人的爱深埋心底,在他心中的天平上,群众的分量总是最重的。

  毕世祥给自己写下这样的座右铭:“把自己的爱和所学专长,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养育自己的党和人民,洒向这片广袤神奇的雪域高原。”

  他是藏族人民的好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用宝贵生命实践了党的宗旨。

  他是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用无疆大爱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毕世祥,生是山,顶天立地;死是碑,矗立人心。(记者 李亚彬 李晓东)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1日 06:06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