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由警卫员批评省委书记说起

卓凡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读到一则省委书记被警卫员批评的旧闻,颇有感触。吴芝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一次,省委办公厅考虑到接待工作的需要,用公款给他做了一件呢子大衣,送给他夫人转交。吴芝圃以为是夫人为他做的,穿上就去参加接待活动了。在党员组织生活会上,省委警卫员批评吴书记穿公款做的呢子大衣。吴芝圃一听,知道了内情,立即进行自我批评,不仅表扬了警卫员,还当场决定从每月工资里扣除做大衣用的钱款,还给公家。

  从这件往事里,可以看出当时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常态”,这种批评不是“温吞水”式的,而是“刺刀见红”。一个警卫员竟然批评省委书记,可见党员之间、上下级之间,是一种亲密无间的同志关系,敢于批评蔚然成风。吴芝圃听得进批评,知道错了当即改正,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省委书记的胸怀,也认识到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的作用。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认识真理的途径、改正错误的良药,有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自己、清醒地认识他人,减少工作中的差错和失误。然而一段时间里,在某些党员干部中,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不是“生锈”“变钝”了,就是被放进 “弹药库”了。有的地方是:“温良恭俭让”风行,单位里“你好我好大家好”;有的地方是:下级批评领导,怕遭到打击报复;同级批评同级,怕伤和气,难在一个屋檐下共事;上级批评下级,怕“民主测评不过关”。而自我批评自揭短处,怕“矮化”自己,丧失威信。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于是在“一致同意、一致认为”当中, 有人不敲“当面锣”,专打“背后鼓”,不仅没有做到“一团和气”,反而是影响了团结,影响了工作。

  在繁重的工作和复杂的形势当中,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知错即改,迷途而返,就是一个好干部。现在有些人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一听到不同声音,就认为人家“别有用心”,和自己“过不去”,是“吹毛求疵”;也有人表面上对提出批评的人“和蔼可亲”,表示“虚心接受”,但背地里不是将意见束之高阁,就是“抓小辫”、给人“穿小鞋”。毛主席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真话、实话,甚至不一定正确的话,要有闻过则喜、勇于纳谏的胸襟。

  不仅下级要敢于、善于批评上级,上级对下级缺点和错误的批评,也不应该是遮遮掩掩的,而应直奔主题,一针见血,让人脸红心跳。1964年9月底,刘少奇看到某省委书记的一篇讲话后,写去了一封信,严肃地指出:你讲话中的任何一段、任何一句话都找不出错误,但没有实际内容,犯了一次教条主义错误,“原因是你已经严重地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少奇同志为着党的事业,不讲情面,不怕得罪人的作风,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现在有些部门和地方,上级是不批评下级的,美其名曰:“维护部下的威信”。有的也会偶尔对下级的缺点错误“点拨点拨”,但往往“表扬”为主:“成绩是主要的”;再“提几点希望”。“拍”一下“摸”一下,讲的都是些桌面上冠冕堂皇的话,起不到“醒醒脑”、“洗洗澡”的作用。在“多种花少栽刺”心理的驱动下,追求的是所谓的“上下一致”、“和谐和气”。

  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必须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怕这怕那的人,是开展不了真刀真枪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无私无畏,胸怀坦荡,才能够不怕得罪人讲真话,才能够坚持原则提意见,才能够自我解剖“亮丑”。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需要进行“动真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且使之常态化,抵制好人主义,克服庸俗作风。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2日 13:04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