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山西日报评论员:让百姓生活得更幸福

——五论贯彻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精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刚刚过去的2013年,山西省在经济发展逆市而进的同时,持续加大民生改善的力度,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将以“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为统领,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作,突出抓好就业、居民增收和稳定物价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部署完全契合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人们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孙中山曾经说过,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做好民生工作,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民生工作既十分重要又难度较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的诉求和利益越来越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以勇于担当的精神肩负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任,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每年集中解决几个突出问题,把改善民生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

  改善民生,首先要做好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无论是城市职工还是农村居民,有活儿干才有收入。2013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压力依然存在。今年我省在就业供给方面,将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实行劳动者创业“先贷后补”办法,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就业需求方面,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改善民生,提高收入是重中之重。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收入增加了生活才能真正得到改善。让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需要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调节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今年我省的重点是抓农民增收,出台相应政策完善相关机制,着力增加农民的生产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与此同时,着力保持物价稳定,避免收入的增长被物价上涨所抵消。

  改善民生,还要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教育是民生之基,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在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的同时,更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低保制度等社会救助体系,让低收入群体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完善了,民生改善就有了底气。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会报告中指出:“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民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有方向和重点的把握,更需要坚持不懈、细致入微的落实。能尽快解决的就紧锣密鼓地去办,需要逐步解决的,要提出路径、时间表,让百姓心中有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的日子才会过得更好。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7日 12:52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