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细品习总书记“正定往事”

贵州省黔东南州委组织部研究室 许安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日,河北日报以《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为题刊发通讯,详细报道了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河北正定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社会关注热议。细细研读,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正定往事”折射出为民执政的“三个微度”。

  为了谁?我们党立党为公,就是为了天下百姓福祉之大公。习近平同志刚到正定的时候,有些干部群众也充满怀疑和不信任,说什么高干子弟,无非是下来镀镀金、做做样子,用不了半年,吃不下这份苦就会卷铺盖走人。然而,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贯穿于工作始终,扎下根来,踏实工作,和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一点高干子弟的做派,同群众坐在了一条板凳上。这就告诫党员干部要经常把“为了谁”问题牢记心中,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决策和工作的全过程,决策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呼声,保证决策“从群众中来”;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群众智慧,保证决策体现群众的意志和要求;决策后及时“到群众中去”,工作成效让群众检验。

  依靠谁?我们党来自群众,以人民群众为靠山。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不管是勇于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经济,还是内外招贤纳士、助力经济腾飞,不管是挖掘历史文化、实施旅游兴县,还是重视智力投资、发展教育文化事业……都始终尊重人民,依靠群众,千方百计为正定县各族人民群众谋发展,这为党员干部解决“依靠谁”问题提供了范本。党员干部依靠群众,就要充分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群众创业创新激情;就要以谦卑的姿态、敬畏的态度,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汲取群众在生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慧营养,避免出台的利民之策“闭门造车”、“唱独角戏”;就要以人民群众意见这把尺子来丈量我们工作的长短,经常看一看工作上是不是按照群众的要求开展,查一查有哪些措施办法还需改进,做到让群众真满意而不是“被满意”。

  我是谁?关键是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2012年11月15日上午,习近平同志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时的讲话,数次提到“人民”二字,特别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再一次打动了正定人民的心。这是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视人民为父母,认清自己、定位自己的具体体现。这告诫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弄清“我是谁”这一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在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上努力,在务实干事上发力,树立良好形象,不负党的重托和人民厚望;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切实把与群众的“蛙水关系” 转变成“鱼水关系”,心相连、情相系,荣辱与共、促进发展;始终敬畏群众,常用群众这面镜子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校验自己的责任态度,衡量自己的职业精神,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做“第一追求”、把群众的批评当做“第一红线”,不断改进工作,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把感恩群众作为政治要求和基本修养,像对父母那样善待他们、像对亲人一样为他们服务,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我们党面临的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党员干部只有从“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三个微度把为民执政问题解决好,才能更好地与百姓手牵手、心连心,同心共筑美丽中国梦。

  延伸阅读: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8日 10:39 来源:求是理论网 编辑:黄杏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