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让人才唱响改革之剧——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30多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神州大地布局改革棋盘时,把关键的一着破题棋子,定格在了“人才”二字上。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奇迹令世界瞩目。“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开启,中国改革再度出发,人才,依然是我们必须紧紧依靠的重要力量。

  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改革与人才之间存在天然的紧密关系。人才是推进改革最活跃的力量,改革之剧正因有了人才的创造而变得有声有色、高潮迭起。“孔雀东南飞”,成就了广东多年领跑全国的经济奇迹;“星期日工程师”,催生出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苏南模式。30多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里,处处闪耀着人才的创造性光辉。同时,改革开放的大潮也历练、成就了大批人才。思想的解冻、体制的破冰、政策的释放,充分激发了人才的潜能,改变了一代人、几代人的命运。柳传志在中关村一间小房子里带领13个人,把联想办成了世界500强企业;教书匠马云在杭州西湖之畔,缔造出阿里巴巴的产业神话。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将唤起整个社会对人才的渴望,给人才带来更加明亮的发展机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任何一个时期更能成就人才。

  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同时也出现了社会分层凝固和社会流动迟滞的现象。“寒门难出贵子”的发展焦虑,“萝卜招聘”、“火箭提拔”的魑魅影子,不时刺痛着社会公平的敏感神经;制约人才流动的深层次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户籍门槛、歧视条款、社保之忧,仍然是人才自由流动的“拦路虎”;人才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偏重学历和论文、论资排辈倾向比较突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紧缺和基层人才匮乏问题仍然突出,人才区域发展不平衡亟待破解。

  “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决定》为新时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要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环境,打破户籍、地域、身份等刚性制约,让各阶层人员都有通过平等竞争向上发展的机会和通道。要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配置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要以职称改革为牵引,建立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体系,通过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依靠实践和群众发展人才。要完善激励政策,在待遇、职称、选拔任用等方面真正向基层、向中西部地区和艰苦岗位人才倾斜。要持之以恒抓好“千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推动人才试验区建设,大力引进国(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

  为改革发展集聚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组织人事部门责无旁贷。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思想上重视人才、工作中尊重人才、感情上贴近人才、生活中帮助人才。要深怀爱才之心、多谋育才之举、多办成才之事,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竭诚为人才及时解决困难,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延伸阅读:

  改革须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一

  把服务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7日 10:4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