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春走基层:执行法官代功春节前的“硬仗”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开栏的话:农历马年春节即将到来,中国青年报多名记者奔赴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一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到火热的生产一线,同基层群众同吃同住,以独特视角挖掘春节生活的新特点,以生动笔触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可喜变化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八项规定带来的新气象,以及人们追寻中国梦的新风貌。中国青年报从今天起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陆续刊发记者精心采写的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

  对46岁的“老”执行法官代功而言,春节临近意味着一年最忙的时候到了。

  1月17日上午,他就新收了5件案子,手边的电话几乎没“消停”过,基本上都是申请执行人打来询问案情的,茶杯里接好的热水凉透了,也没顾上喝一口。

  不过,这还不是他最忙的状态。有一年春节前夕他一天接到140多个电话,每天六七十个电话是常态。他所在的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执行局,2013年共受理了3790件执行案件,由他和其他8名执行法官“分摊”,平均每人每年要办400多件。

  “工作量大还是其次,关键是压力大。”代功说,案子判下来了,如果判决结果执行不了,对老百姓而言,就等于“收白条”。

  简单来说,执行法官的任务就是让写在纸上的判决结果——还款、腾房、抚养、赡养等与民生关系极大的事情“落地”,而这也是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最密切的“一环”。

  到了年关,各类涉民生的执行案件常常“扎堆儿”:被欠薪的农民工、申请赡养费的老人、等着抚养费的孩子,还有盼着“看病钱”的受害人,“多少申请执行人都指望着拿到执行款过年呐,尤其是这些弱势群体。”代功说,另一方面,“欠钱”的被执行人也大都返乡过年,“找人相对容易些”。

  这天上午,代功给3名申请执行人办结了执行款。执行款发放现场,申请执行人陈文通(化名)在侄子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到台前,领了6万多元执行款。

  这是陈文通的“救命钱”。

  2013年,他被查出患有食管癌,急需钱住院治疗,而此前因婚姻家庭纠纷被判决的30万元经济补偿,是他唯一的指望。当初,法院判决对方按每月支付一万元的方式对他进行经济补偿,但对方未按期支付剩余款项20多万元。2013年4月,陈文通向法院申请执行,案子被分到了代功手上。

  陈文通也记不清代功跟自己到被执行人家里去了多少次,但对方都是拒不执行,甚至不予理会。“这其实还是好的。”代功说,因为至少找得到人。在他17年的执行法官生涯中,见过太多采用各种方式逃避执行的情况,“欺骗、耍赖耍横、搬家玩失踪……‘花招’迭出。”

  后来,代功依法将陈文通案件被执行人的一处房屋予以查封,在司法力量的威慑下,对方才表态按期还款,与陈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先期支付了十几万元,此次的6万多元是最后一笔。

  “帮我拿回这么多钱,代法官没喝过我一口水,也没抽过我一支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文通的声音有些发颤,“我真的特别感谢他。”

  很多时候,这样一句发自内心的感谢就是代功最大的“渴求”。这个常年在执行一线奔波的“老”法官,患有严重的痛风,疼起来站都站不住,只能拄着拐杖去办案。“病情一般是周一、周二好些,周三到周五逐步加剧,周末下不了床,然后再进入新一轮的周期。”不过,身体的疼痛有时远比不上心理的“煎熬”。

  作为执行法官,要站在矛盾冲突的一线,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误解甚至谩骂是家常便饭,最“丢脸”的一次,他和几名同事在执行案件过程中,被一群人围起来吐口水,有的法官身上的衣服也被扯烂。

  但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一直在支撑着他。比如,像陈文通那样申请执行人的一句感谢;比如,让判决结果得到执行兑现的那一刻,“心里真是长舒一口气”。甚至这股力量也会来自“欠钱”的被执行人,“有个被执行人因病去世了,但他父亲还是坚持把剩下的钱都还了。”代功说,这种诚信很宝贵。

  每年春节前,他都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今年也不例外。有一年腊月二十八,他和同事开着车,“一路收一路发”,当天落实了好几个案子的执行款。还有一年除夕,他突然接到执行线索,年夜饭也没顾上吃,就赶去找人。别人大年初一都是盼着拜年的电话,他却怕这天有人给他打电话,“因为有了线索,一刻也不能耽搁”。(记者 王素洁)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0日 06: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