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丰富载体出实招 突出特色求实效——西藏自治区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综述之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春节、藏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我区文化系统为各族群众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图为1月21日,“唱响中国梦 喜迎新春佳节”民间艺术团在拉萨宗角禄康公园演出。记者 次旺 摄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如何创新活动载体,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是摆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

  创新载体,突出特色,务求实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结合西藏实际,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精心筛选确定了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活动、开展弘扬“老西藏精神”教育活动、开展“民族团结党员先锋行”活动、开展“领导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深化干部驻村工作、深化干部驻寺工作、深化城镇网格化管理、深化“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八个活动载体,深刻诠释了“发展让群众受益、工作让群众满意”的工作理念。

  立足区情,夯实基础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藏族占总人口的91%。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进程,决定了我区仍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十四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斗争的焦点是争取人心,斗争的成败取决于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整改提高上,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在每年办好利民惠民“十件实事”的基础上,常委会带头、省级领导带头深入边境边远地区和那曲、阿里等高海拔地区,深入社会矛盾突出、维稳任务繁重的地区,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解剖麻雀”、解决困难问题。

  与此同时,常委会带头、省级领导每人联系1县1村1座寺庙2至3户群众,结对认亲交朋友,推进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深化干部驻村工作,第三批驻村工作继续派出20000多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120万平方公里、5464个行政村(居),70.45万户、300万各族群众;深化干部驻寺工作,对已经进驻1700多座寺庙的7000余名干部,提出严格要求、完善各项措施,继续面对面做好寺庙僧尼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深化城镇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698个便民警务站城镇网格化管理职能,积极应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反渗透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深化“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把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建立起13万个联户单位,实现联户平安、联户增收;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确定每年9月为全区“民族团结月”,每年召开一次大会表彰先进,宣传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民族团结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浓厚氛围;要求汉族干部学藏语、藏族干部学汉语,消除与群众的沟通障碍,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一项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措施,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农牧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也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打下了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明确主题,创新载体

  我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形式多样、实践特色突出的鲜明特点。各活动部门和单位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在认真落实“四开展、四深化”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工作职能、业务特点,积极创新载体,丰富活动特色,推动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农工办、财经办)以开展“老西藏精神”教育、千字文交流评比、讲党课、参观学习、形势政策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交流、军民联谊座谈会、进村入户结对认亲等“八个一”活动为载体,弘扬“忠诚、责任、求是、创新、奉献”的工作精神;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等高校紧密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服务活动,进一步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开展民生问题专题调研、党员承诺践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挂牌上岗、优质服务”、“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区妇联推进妇女组织进“网格”、进“双联户”,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区党委宣传部把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融入教育实践活动当中,组织新闻媒体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我们更加明白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更强了。”这句朴实的话成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同样,贴近群众的好做法也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当年十八军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墨竹工卡县扎雪乡其朗村80多岁的加日老阿妈感叹说:“共产党的干部住在我家,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真比我的儿女还亲!”

  如画美景,期待更多

  一直以来,“蓝天碧水”都是西藏的标志。

  面对开发与环境的冲突,我区自觉担负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神圣职责,并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经过全区上下的齐心坚守呵护,“百姓富”与“生态美”让高原迸发出夺目光彩:人均森林面积近5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一;极端气候事件显著减少,沙尘暴几近绝迹;鲁朗镇获评“中国最美村镇”之最高奖项“典范奖”;现有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600.4万公顷,居全国首位……

  面对这一份份傲人的成绩单,我区思索得更远。区环保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突出加强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宁可经济发展慢一点,宁可损失一些GDP,也绝不以破坏生态、牺牲环境为代价;着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建设项目准入制度,严禁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三高”项目进入西藏;完善矿产开发制度,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实行矿产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完善森林草原湿地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西藏水更清、草更绿、天更蓝,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行走在高原生态画卷里,我们期待更多新的光景!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3日 16:24 来源:西藏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