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梦富有感召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哈萨克斯坦著名汉学家克拉拉·哈菲佐娃祝贺中国人民新春快乐,马年大吉。记者 黄文帝摄

  农历马年春节前夕,哈萨克斯坦著名汉学家克拉拉·哈菲佐娃女士在家中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自己的中国故事,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新春祝福。

  谈到中国的发展,哈菲佐娃表示:“中国这些年变化很大,不仅是现代化高楼大厦多了,而且从普通民众的衣着、神情、待人接物等细节的变化中,我能够明显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最近去中国,发现中国青年也和以前不一样,他们熟练使用计算机、电子词典等最新科技产品,英语十分流利,行事也非常独立,大多有自己的见解。中国经济成就令人钦佩,让人由衷赞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外交政策公正得当,令人尊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我认为这不仅是对中国国内的民众,也是对海外的中国人和对华友好人士的一种伟大号召。”

  哈菲佐娃研究汉学40余年,是目前哈萨克斯坦资历最深的汉学家,先后任教或任职于哈萨克斯坦多所高校和哈总统战略研究所,为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培养了大批汉语人才。她的研究领域涵盖中亚与中国相关的方方面面,并在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发表过多篇论文,还出版了《14—19世纪中国在中亚的外交》等多部专著。她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情有独钟,记者一进她的家门,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中国风:写着“纵横天下”的马年挂历、墙上贴着的中国画、书房里满满当当的与中国相关的书、书架上的孔子像……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我曾有幸在北京大学学习,大约30年后又到兰州大学教了两年俄语。我去过19所中国大学,我由衷感谢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在上小学三年级,中国瓷器上的汉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又在一些苏联儿童杂志和《少先队真理报》上读到中国的风土人情,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上大学我选择了汉语专业,20世纪60年代到北京大学学习。我已经记不清去过中国多少次了。北京、乌鲁木齐、西安、洛阳、台北……每次去中国访问或进行学术交流,主办方都会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这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丰富的中国文化。去年12月,我赴北京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首届‘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并到有‘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美誉的泉州等城市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我们这些汉学研究者来自世界不同国家,思维、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我们有个共同点——我们都爱中国。我个人的命运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我能够自由进行研究创作,感到很快乐,中国也一直支持我。可以说,中国文化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哈菲佐娃如是说。

  “这些年,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明显提高,可以说世界范围掀起了汉语学习热,在哈萨克斯坦也不例外。随着中哈关系的深化,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哈萨克斯坦目前已有4个城市开设了孔子学院。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表示,中国将在未来10年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3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并邀请1万名孔子学院师生赴华研修。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培养汉学家和各行各业的汉语人才。比起我们那时的条件,现在哈萨克斯坦学习汉语的学生们拥有难以比拟的宝贵机会。”

  今年是中国农历马年。在哈萨克斯坦,马被认为是神圣的动物,是任劳任怨、矢志不渝等诸多良好品格的象征。哈萨克语中不乏关于马的谚语和成语,有的与中文不谋而合,比如“马到成功”“老马识途”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沟通东西方文明的古代丝绸之路上,马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值此马年新春,哈菲佐娃衷心祝愿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好,政治互信继续加强,经贸往来更加频繁,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国际舞台上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

  “文化沟通可以增加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我们的世界更宽容。新的一年,我祝愿我的同行们在汉学研究领域取得更大成绩。我听到有的外国学者甚至感叹,我们迎来了汉学研究的黄金时代。的确,当前的形势对我们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机遇。我也祝愿孔子学院越办越好,更加壮大,为更多人学习汉语提供机会和帮助,不管是青少年还是年过花甲的老人。”

  哈菲佐娃说:“不知道历史上的中国,就不知道现在的中国。我经常叮嘱我的学生们,中国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一定要利用空闲时间多研究,培养兴趣。哪怕是收集中国扇子,多去博物馆看看徐悲鸿、齐白石的画,多听听京剧,或者学做中国菜。因为这些细节,都浓缩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也把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传给了女儿和丈夫,女儿现在定居莫斯科,最近在研究柳宗元的散文。哈萨克斯坦目前在华留学生约有8000人,我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年轻人研究中国,希望哈萨克斯坦有更多的人能了解中国。”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03日 06:0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