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说心愿 盼新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背景

  马年新春,恰逢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之际,各州市情况如何?基层干部群众又有哪些期盼?本报记者新春走基层,倾听民情民意,传达群众诉求。

  声音

  “希望领导干部俯下身子,沉下心来,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基层工作不能摆‘花架子’,弄‘虚招子’,而要实打实。”“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开展得更持久、更深入、覆盖面更广。”

  最关注 有没有把群众放在心上

  许多群众表示,对于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己最关心的是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树立群众观念,有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有没有从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

  昆明市民王颖洁说,自己和家人一直关注城市建设。“昆明的许多道路数年来不断改造开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城市怎么建,应该由市民们说了算。”此外,她希望在城市规划上做得更加细致,事前认真调研。和王颖洁一样,市民张龙也认为,许多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决策时群众想参与却苦于找不到渠道。

  怎样才能让决策与群众的需求不错位?网友@沐雨认为,深入群众不能只是喊口号,更不能流于形式,而要真正俯下身子,沉下心来,认真倾听群众呼声。

  “决策者心中要装着群众。”提起从龙树镇到水磨乡的公路,鲁甸县老党员刘放珍十分感慨。她说,从龙树到水磨的乡村公路一直沿龙树至水磨河右岸延伸。自10年前改道至河左岸后,阿噜块山脚沿线10多个村庄的群众出行极为不便。“当初路线改道、选线时就没有站在群众的角度来思考、谋划。”退休教师代昌友也认为,道路改线既不方便群众出行,又节约不了投资。更让人心疼的是村小学撤并后,村里上百名娃娃每天上学要走几公里到镇中心小学上课,中间还得从几十公分宽的龙树河闸沿上通过,曾发生过学生不慎跌入河中的事。“要是能在村口的龙树河上建一座人车能通行的桥就好了。”

  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代远虎驾驶着自家的小六轮每天都要来往于龙树河至阿噜块村的乡村公路上,交通不便制约着他养猪事业的发展。他说,中央和各级政府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农民很欢迎,但具体怎么建,要多听听群众的想法和心声。

  最期待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基层一些工作开展阻力大,关键原因就是脱离了群众,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希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基层深入开展,让更多的干部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实实在在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多为基层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从事基层工作30多年的弥勒市竹园镇那庵村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李思莲有太多话想说。

  前些年,那庵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挖沟、修路免不了要占用百姓土地。政府提出合理补偿,百姓都很支持。然而工程完工后,上级部门承诺的补偿却迟迟不能兑现。“这样一来,百姓还怎么信任你?”李思莲认为,基层工作不能摆花架子、弄虚招子,而要实打实。真正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赢得百姓的尊重,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也才能真正推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在服务基层百姓方面,李思莲也表达了自己的期盼。那庵村距离弥勒市近40公里,往返一趟需要1个多小时车程。“买了新摩托,还得骑到市区去落户。有些手续一次办不完,来回跑很不方便,成本也高,这是许多乡村共同存在的问题。”李思莲希望对于那些村民办理较多的事项,相关部门能够上门服务,定期到村里为群众统一办理。

  在红河县垤玛乡,乡党委书记陈红欣和李思莲有着同样期盼。“县里每年分解工作任务,给所有乡镇下达的指标都一样。资源、区位条件好的乡镇完成起来压力相对小些,而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乡镇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陈红欣希望上级政府部门能够在深入基层细致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地区差异,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任务,真正激发地区的发展积极性。

  “美丽乡村建设好是好,但政府的规划不能只是挂在墙上。”昭阳区苏家院乡双河12社的孟会军最头疼的是乡政府到村里3公里多的便道。他说,每次回家都要把车开到村口再徒步五六百米才能进家门。去年,尝尽回家苦头的孟会军花了五六十万元在靠近公路边的田里盖起3层花园式别墅,图的就是车能开到家门口。像孟会军这样占田建房的现象在昭阳区农村有不少。一位在乡镇从事土地管理的土管员告诉记者,这都是村庄建设规划缺失造成的。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一些规划是职能部门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造出来的,导致“看上去很美丽”,在实际工作中却无法落实。他举例说,昭阳区推出的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中,提供给群众建房的图纸是每层100平方米的别墅式楼房,附属建筑一样也没有。但在昭通特别是在昭阳区农村,家庭养猪很普遍,没有牲畜厩舍,这样的“美丽乡村”群众不满意,职能部门实施起来也很难。农村的很多政策,上面制定得很好,最后却无法“落地”,怎样打通“最后一公里”?数名接受采访的基层干部认为,服务群众是核心、政令畅通是基础、科学决策是保证、以民为本是要求。

  最高兴 奢靡享乐不再成风

  说起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71岁的昆明市民左学东认为,很有必要在狠刹“吃喝风”上下工夫。左学东说:“我们这一代人讲的是勤俭节约,看到大吃大喝现象在一些地方蔚然成风,不但为浪费心疼,更为干部作风不正心痛。”实际上,“吃喝风”的盛行不仅让群众深恶痛绝,许多干部也以此为苦。基层干部李然坦言,过去一到春节几乎天天在外拜年吃请,家人有意见不说,自己的身体也受不了。

  2月5日,大年初五,记者走访了蒙自市几处高档酒楼,发现与往年车水马龙不同,停车场门可罗雀,店内也十分冷清。

  与高档酒楼的凋敝不同,蒙自市嘉乐饭庄却是好热闹。饭店老板张良顶说:“靠公款吃喝支撑饭店发展是畸形的,只有在饭菜上下功夫,做到物美价廉,让大多数客人消费得起,才是饭店发展的长久之道”。张老板还说出了自己的期盼:“春节聚会是传统,大家在一起就是图个热闹,并非一定要追求消费档次。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也不希望看到大吃大喝的浪费现象。”听到对话,前来就餐的刘先生也凑上前来:“中央和各级政府的禁令、规定都很好,刹住了不少‘歪风’,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开展得更持久、更深入、覆盖面更广。”

  原本热闹红火的礼品市场,今年也遭遇了“寒冬”。在个旧市一家锡工艺品销售店,店主李先生说:“去年以来,我们接到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的订单骤减,生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李先生同时认为,虽然短期生意受损,但只要坚持下去,不仅风清气正,也利于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随着公款埋单的减少,李先生对锡工艺品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要发展最终还得靠走市场化道路。”李先生说,他与员工们正在酝酿一份营销方案,希望通过拓展销售方式和加大宣传力度,开辟锡工艺品的省外销售市场。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0日 15:45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