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新拓展

福建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黎昕 谭敏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为民务实清廉”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内涵在新时期的新拓展。

  ◆“为民、务实、清廉”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从其科学内涵来说,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明确将“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分析总结新形势下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任务,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为民”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为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这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共产党的先进性之所在。我们党正是凭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一最大的政治优势,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最大危险就在于脱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民”重申并强化了新时期党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明确了群众路线的灵魂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群众路线的根本是“为民”,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永葆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务实”是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集中反映了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力戒空谈,埋头苦干,务求实效。我们党素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一直是我们党的行动方针。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义,他指出:“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由此可见,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就是要从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起,善于从群众关注的、身边的实际问题做起,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务实”不仅与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行动准则一脉相承,而且使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行动意义更加显性化与具体化,为转变作风提供了切入点与现实路径。

  “清廉”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和保障,也是我们党的政德根基。清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最可贵的品质,但是不少党员干部滥用人民给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既背离了党性要求,败坏了党的声誉,也摧毁了人们的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因此,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清廉”是人民群众对党的基本要求和道德期盼,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党只有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取信于民,立威于世。

  ◆加强自我净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保证“为民、务实、清廉”的重要方法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党员干部面临的各种利益诱惑考验,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如何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净化成为新时期党面临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他呼吁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对这些“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在具体实践中,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的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正视缺点和不足,正视矛盾和问题,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通过自我反思与净化,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将群众路线的内在精神落到实处。

  新时期群众路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密切联系群众”与“批评与自我批评”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增强党性、解决“四风”问题、落实群众路线的重

  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一武器。批评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标杆,力求公正客观地反映问题、整顿源头,使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焕然一新,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以解决“四风”问题作为切入点,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重要手段,坚持正面教育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着眼于执政党的自我提高、自我净化,使得新时期群众路线具有强烈的目标指向性与问题针对性,集中体现了我党力求通过自我净化永葆先进性的坚定决心。

  ◆理念、实践与制度三位一体,是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的根本保障

  注重理念、实践与制度的有机结合,强调从价值层面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强化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信念。在实践中,践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在制度上,努力探索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一系列保证群众路线贯彻实施的制度法规,从而使党的群众路线逐步走向理念、实践与制度的有机结合,这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拓展。

  当前,我国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经济形势、社会结构、思想观念与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单纯依靠思想灌输和集中整顿很难真正持久地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前者是自律,后者是他律,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并把二者统一于群众路线实践中,才能够保证群众路线的理念得以强化,实践得以落实。特别是现阶段,制度建设的力度还不够,确保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的配套法律与制度还不尽完善,制度的执行与落实还不够到位。因此,加强制度建设的严密性、系统性,提高制度建设的执行力显得更为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他要求以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创建新的制度,完善现有的制度,废止不适应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注重理念、实践与制度的有机结合,是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党中央在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统领性,确保群众工作常态化与长效性作为重要抓手,除了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外,还建立了一系列具体细化的制度链条,从“八项规定”入手,进一步完善惩治腐败、群众监督等相关政策法律制度,特别是注重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是对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的有益探索。

  将理念、实践与制度相结合,这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群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根本保障。制度的强制力和稳定性能够保证群众路线的理念得以强化,实践得以落实。要立足长远,将“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融于制度建设,真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新时期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我们党经受住各种考验,永葆生机和活力。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0日 15:41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