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哈工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枝一叶总关情

哈工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2013,对许多人来说,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

  2013,对哈工大来说,是温暖而丰盈的一年。

  从提高服务效率到创新服务方式,从解决供暖到改善住房,从助推青年教师发展到关爱离退休职工,从服务师生到服务地方,从改进作风到建章立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有点点滴滴的关怀,让师生员工看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如沐春风般的暖意。

  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学校党委将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科学发展紧密结合,与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与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紧密结合,协同攻关、引领产生了一批成果,取得了初步成效。

  问政、问需、问计——开门纳谏让服务更细更实

  如何更好地融入基层、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真实声音?

  如何更好地广开言路,全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这是哈工大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这一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创新工作方式、扎扎实实整改、将服务做细做实的过程。

  聚焦“四风”听意见,开门纳谏下功夫——

  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分别到24个联系点、63个单位,举行了40余场座谈交流会,开门见山地向师生员工要批评、求意见,并通过问卷调查、电子邮箱征集、意见箱反馈等方式征集了3000余名师生的意见;

  走出校园,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重要标准,向部分地方党政部门、用人单位、重点高中等170余家单位征求了意见;

  校内各单位召开有各方面师生代表参加的60余场座谈会,针对本单位的工作内容,认真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共搜集到各类意见千余条……

  听取意见不是目的,通过问政、问需、问计来做好服务才是目标。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收集到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完善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管理制度,全校机关职能部处提出并实施各类服务师生举措200余项:

  ——推行人才工作“一站式”服务模式,召开了两次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会议,现场解决人才住房、办公用房、薪酬待遇落实、科研经费配套、基本社会和医疗保险等问题;

  ——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实行无现金报账、网上预约报账,启用智能凭证录入系统简化了工作流程,运行酬金发放系统简化了师生领取劳务和报税程序;

  ——加强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网上项目申报及科研经费认领,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精简了办事环节,缩短了办结期限;

  ——试运行本科生自助打印系统,实现了网上预约和缴费功能,大大缩短了排队时间;

  ——改进研究生选课系统,优化了学生改课流程和学位授予信息报送,减轻了基层院系的工作量;

  ——编写《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增加了“一对一”辅导咨询的教师数量和时间段,向140家用人单位推荐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270余人;

  ——机关党群部门6个党支部联合举办“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系列专题学习会,邀请相关单位作专题辅导报告,开展交流研讨,增强了服务师生、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采用新技术手段降低开会频率、减少文件简报数量,通过内网即时通讯系统、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公告和信息,方便师生查阅,并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拓宽服务渠道。

  2013年12月9日,《中国青年报》头版以《哈工大:有事就找“联小络”》为题报道了我校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师生服务、改变师生与校方互动方式、打造综合性服务新媒体平台的举措。

  关注 关心 关爱——将师生冷暖系于心间

  为了师生、依靠师生、服务师生、凝聚师生,这是哈工大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坚持的准则。

  供暖、住房、停车、医疗……师生员工的阴晴冷暖就是风向标、就是指南针。

  不等待观望、不敷衍塞责,学校坚持多措并举盘活存量、大力整合校内资源、加速解决改革难题,能够及早解决的尽快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抓紧创造条件积极解决。

  为了让师生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学校建立了供暖巡视巡查、信息反馈回复机制,投诉回复率100%;通过与校外有关部门反复沟通,争得政策支持,启动了集中热网并网谈判工作,将供暖效果差、安全隐患较大的住宅楼并入哈市集中热网;协调供热单位更换新型大功率换热器及循环泵,对历年供热投诉较集中的老旧家属住宅的供热设备设施、自有老旧供热管网进行了维修改造,使这些住宅楼的室温及居民满意度较往年有显著提高。

  面对职工住房的多元需求,学校召开3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解决方案,通过调整预案、整合资源、廉租房回购等方式,为部分无房户、青年教职工解决了187套住房。

  对文轩家园家属区地下车位销售问题,学校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反复比对各种方案,最终配售车位277个,解决了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针对房屋漏雨问题,学校克服资金短缺、漏雨原因复杂等难题,反复试验各种技术,寻找最佳技术路线,多方筹措资金500余万元,解决了24栋楼的漏雨问题。

  为了让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无后顾之忧,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面向老同志持续开展上门巡诊、金婚纪念、集体祝寿、送餐等活动,再次为10位行动不便的老教师置换了电梯房……对于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暖心”行动,许多老同志激动地说:“学校这样关心我们,为我们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很满意!”

  “困难不怕,哈工大是家”,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份庄严的承诺。让我们来看一组数字:

  2013年学校加大民生投入,与2012年相比医疗保险增幅达10%,学生奖贷助补增幅达13%,离退休医疗费增幅达18%,公积金支出增幅达26%,医疗补助基金增幅达58%,教职工体检费增幅达100%;

  向130位特困教职工发放了困难补助,为3位患有重大疾病的特困教职工发放了大额补助,为62名教职工子女解决了复华小学入学问题,为253名长期在户外工作的教职工购买了御寒用品;

  为2396名学生提供“爱心饭卡”补助36万余元,为1187名学生提供“暖心棉衣”补助21万余元,为1123名学生提供“舒心车票”补助32万余元,为近1000名学生提供“贴心大礼包”价值10万余元,为15名学生提供大病救助11万余元,为受灾省份的150名学生及时发放生活补助13万元……

  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一份份温暖的关爱。而爱心地铺、自酿热饮、免费营养汤、保暖鞋套……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营造起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温暖的工作环境、温暖的生活环境……一点一滴汇聚成爱的暖流,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立题 破题 解题——从助力青年教师到服务地方发展

  青年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促进质量提高的关键要素。那么如何更好地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他们快速成长?

  针对青年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学校弘扬大力提拔、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的优良传统,积极拓展青年教师发展空间:

  ——拟定了《青年教师发展助推方案》,推出了拔尖跃升、服务保障等5项计划、30条举措;

  ——为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新增“教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加强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人才储备,4名青年教师直接聘为教授;设立“国家开发银行科技创新奖”等多个专项,开设青年拔尖人才研修班、青年教师培训研讨班,给予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国际会议优先支持;

  ——为培养学术领军人才,完善了“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在面向海内外、校内外遴选35岁以下教授的基础上,启动了30岁以下副教授的遴选工作,再次遴选出青年教授13名、青年副教授43名,其中有1人由讲师直接聘为教授;

  ——为缓解青年教师购房、租房压力,及时调整了事业编人事代理职工住房补贴发放方式,发放360余万元补贴款,惠及150余人……

  学校还积极组织青年优秀后备人才申报各类项目,4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89人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项目;获得4个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资助名额;4人入选“香江学者”博士后计划;208人次获得中国博士后、黑龙江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和特别资助,资助总额达1960万元。青年教授黄志伟研究组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成功破解艾滋病病毒研究30年谜团,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并被重点推荐。

  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又通过产学研合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学校与黑龙江省科技厅联合成立的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汇聚“政产学研用”优质资源,已为黑龙江省培育了50余项符合国家和黑龙江产业发展的高科技项目,创生7家高科技企业,促进2家高科技企业上市,通过技术支撑为黑龙江企业带来新增工业产值达240亿元,召开了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议,为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目前学校与宜兴、鞍山、常州、无锡、张家港共建了5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获当地政府投资额超过3.5亿元,孵化企业14家。这些研究院在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方面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对口联系贫困县拜泉县和绥滨县,对两个县的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和帮助。2013年秋季,学校向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拜泉县灾区和绥滨县灾区各捐赠1000条爱心棉被。哈工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抽调骨干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勘测现场、定损房屋并开展工程设计工作,保证快速开展恢复重建工作,被授予“全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求真 求实 求新——教育实践活动落地生根

  边查边改、立行立改,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哈工大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依靠扎扎实实的整改落实,以“接地气”、“有成效”赢得了师生的满意。

  ——改进会风文风,充分利用校内办公自动化系统推进网络办公、无纸办公。与2012年相比,全校会议同比减少22%,发文数量同比减少26%;

  ——大幅压缩行政办公经费,减少接待费30%,通过了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验收;

  ——取消了年度科技茶话会和各单位的联欢会,将寒假工作会改在校内举行,并将会期压缩为1天,大大节省了住宿、车辆保障等费用;

  ——全面梳理了12344个文件、516项制度,废止172项,修订22项,做到了建章立制“心中有数”。

  ——出台了《关于高水平教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规定》、《本科招生工作管理办法》、《党员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拟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实施细则,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据了解,全校63个单位紧扣“四风”边查边改,既认真查摆制约本单位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又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坚持作风先行、领导带头、党员示范,使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落地生根——

  人才培养方面,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人获提名;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54项;

  科学研究方面,空间机械臂技术、星地激光链路试验入选2013年教育部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快舟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创下国内高校研发小卫星三战三捷的纪录,多个研究团队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三号”、“蛟龙号”提供强力支撑;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3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任南琪教授获得“何梁何利奖”,周玉教授、苑世剑教授入选国家“973计划”领域咨询专家……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哈工大以反对“四风”、服务师生为重点,瞄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这个大目标,紧紧抓住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重要环节,坚持“五个贯穿始终”、“五个不放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领党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推动了学校的快速、良性发展。

  近一年的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后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哈工大党委表示:要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五个方面”的宝贵经验,深刻认识反对“四风”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意义,一以贯之地抓好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学校发展的新动力,带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水平的全面提升,开创学校内涵式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2日 16:2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