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公务员过“裸年”应成常态

梁发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逢年过节流行的种种潜规则,其本质正是历史上官场“陋规”的延续。这种潜规则流行千百年,形成陋习,有极为强悍的生命力,要斩草除根,必须彻底铲除滋生此种潜规则的土壤,否则按下葫芦起了瓢,一旦压力松动,就立即故态复萌

  今年的春节,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节俭朴实的春节。尤其公务员过“裸年”,一时成为新闻,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

  所谓公务员过“裸年”,无非是指,公务员在这个年关,没有收到礼物,没有拿到购物券,没有被宴请,没有被红包包围。有些公务员诉苦说,今年连苹果都要自己买。一句话,沾不到公家的便宜也捞不到权力的好处,自己掏钱过年,就是过“裸年”。

  对于国家和百姓来说,公务员本本分分过“裸年”当然是好事。公务员是国家的雇员,国家已经按时足额给他们发了工资,这工资虽然谈不上丰厚,某些层级的公务员薪水有些偏低,但也足以支付日常消费和逢年过节的开销。拿自己的收入购买年货,在自己的家里吃年饭,亿万老百姓都是这么过的,公务员怎么就不能这么过?所以,公务员过“裸年”是回归正常,本不该惊讶。

  公务员逢年过节收受好处,比如土特产,购物卡,礼金红包等等,近些年颇为常见,其好处多少与手中权力大小大概成正比。因为这种风气是如此流行,普遍,以致有官员用“节日收红包是风俗习惯”的借口,为其行为辩护。因为风气普遍,虽然每逢年节总有红头文件要求不许收受红包之类的禁令,但法不责众,收效不大。今年,中央雷厉风行的各项禁令看来是真的起作用了。

  现在的问题不是公务员该不该过“裸年”,而是这种回归常态的状态,能否长久保持下去。

  事实上,逢年过节拿好处,这种做法在中国确实属于历史悠久的传统,说是风俗习惯,也颇有几分道理。古代把官员年节的灰色收入叫做“陋规”。所谓“陋规”,就是办事的百姓给官员,或者下级单位和官员给上级单位和官员送的过节费之类,名目非常繁多,比如,夏天的叫“冰敬”,用于买冰降温,冬天的叫“炭敬”,用于购买取暖的柴炭,给看门的送的叫做“门敬”,希望进衙门时不被刁难,地方官进京述职时给在京官员送的“别敬”,其实就是保官费,“三节两寿”下属要送“节寿礼”,州县官上任点卯时,跑腿办事的书役要先送“卯规”。总之,名堂非常之多,高官收入非常丰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种种陋规,既然叫做“规”,当然是指规矩,规则,规范,没有这么做的就是不懂规矩,就混不开。因此说,这种风气类似风俗习惯。

  近些年逢年过节流行的种种潜规则,其本质正是历史上官场“陋规”的延续。这种潜规则流行千百年,形成陋习,有极为强悍的生命力,要斩草除根,必须彻底铲除滋生此种潜规则的土壤,否则按下葫芦起了瓢,一旦压力松动,就立即故态复萌。所以,要根治此类潜规则,虽然无需壮士断腕那么悲壮,但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狠劲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逢年过节拿礼品拿红包的潜规则流行,本质就是公共权力对社会财富的瓜分。国家公职人员管理公共事务,手中拥有大小不一的权力。此权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制约,就极易用于交易。以祝贺年节为名义,收受礼物钱财,都不过是变相的行贿受贿,只不过被节日的温情做了包装而已。

  让公务员过“裸年”成为常态,就需要用制度规范权力和权力的运用。权力运用的阳光透明,有助于消除暗箱操作和私相授受;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能够釜底抽薪地解决用权力吃拿卡要的陋习;而媒体和社会公众警惕的眼睛,也会使权力的节日潜规则无所遁形。总之,管用的长效机制方可保证公务员经常过“裸年”。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2日 16:58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