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把“家”字往大处写

甘南县实施“为民工程”创新行政管理解民难(一)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甘南不大,就是一个家。”一走进甘南,就听到了县里的干部们说起这句话。

  总归也是一个县,有着5个镇,37万人口,一人说上一句话,也够你听半年,敢称作是一个“家”,这“家”里的事儿就得管好!谁来管,怎么管,靠什么管?甘南县委书记梁光抛出的这个问题,答案是“为民工程”来承载——一本为民手册,751部岗位电话,一套严格的问责制度……织成网,连成片,干部转换角色,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家的事儿来办,成了这个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打动作”。

  春节前,梁光坐在记者对面,介绍该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策划实施的“为民工程”系列举措,如数家珍,从干部思想教育说到干部队伍建设,从作风转变说到为老百姓撑腰,说着说着,突然停了。

  “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事儿。来了甘南,不妨走走看看。”梁光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馒头店老板告了城管局的状

  记者一行穿街走巷,来到了一个名叫“老四”的早餐馒头店,店面不大,老板乔艳红却很有名。为什么?去年7月,她一个电话把县城管局告了。

  刚到雨季,乔艳红就发现隔壁的宾馆在她经营店面的屋顶围起栅栏堆放杂物,造成屋顶漏雨,几次协调未果,她只好找政府。“我打了热线电话,城管来的很及时,协调邻居帮忙解决这事,承诺限时给办,我挺满意。”

  结果呢?眼瞅着时限已过,楼上的栅栏是拆了,可宾馆承诺恢复的屋顶防水层却迟迟未做,水照漏不误,城管部门也没啥动静了。看着水越滴越“欢”,乔女士生气了,抄起电话就打给了县纪检委,“我要告状。”县纪检委立即介入调查,最后做出对城管部门及负责人办事拖沓之风予以全县通报批评的决定,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事儿大了。

  甘南县城管大队副队长林振中后来向乔艳红解释,他们原来想等天好一点,让宾馆业主把栅栏底下的墩儿抠掉,重新给做防水,没来得及和店里沟通,耽误了几天,就被她以“办事拖沓”举报了,成为全县大会上点名批评的对象,教训很深刻。“‘为民工程’刚启动,就给大家上了一课!”

  乔艳红从哪里得来城管部门和县纪委的电话号码?甘南县《为民手册》。

  甘南县将全县49个服务群众的重点部门单位和10个乡镇服务群众的重点事项进行梳理汇总,编制成一个手册,在全县挨家挨户发下去。手册涵盖了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医疗、教育、救济、司法公证等相关服务内容,把办事部门、人员、流程、费用、时限写得详细明白,让群众办事一目了然。

  印制这本手册的,是甘南县为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为民办”)。为确保“为民工程”如期运转,甘南县成立了“县为民办”,专门负责群众咨询、受理举报、督促查办,确保群众的事有人管、有人办。“县为民办”设有为民导航电话5621188,全天24小时开通,随时为群众提供导航服务。群众拨打后,一来可以查询相关业务部门电话,二来可以随时反映问题,包括屋顶漏雨、垃圾成堆、噪声扰民等问题,这条热线,“来者不拒”。

  同时,“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县纪检委设立岗位监督电话‘5621177’,群众可以直接反映投诉,我们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县纪检委效能监察室主任王殿英说。

  由此,这个16开的小册子,备受追捧。为啥?有了它,打了电话,就找到了人,敲开了门,办事真正“零门槛”。

  “小马拉大车”与“四两拨千斤”

  记者来到了“县为民办”。门脸不大,在一个不起眼的老楼里。

  几间屋子有点拥挤,办公条件稍显简陋,但办公设备一应齐全。一脚迈进屋,正赶上工作人员接起市民打进来一个咨询电话:供暖的事儿。接线小伙细听、慢问、快记,告之办事流程,干脆利索,电话接完了,电子档案也跟着建完了,“这是为了方便打电话回访。”指着电脑,接电话的小伙说。

  举全县之力搞这么一个“为民工程”,办公条件却有些寒酸,不禁让人发问:这“小马”是否能拉得动“大车”?正在疑惑之际,工作人员的电话又响了几次,市民问清雪的,反映路灯不亮的……工作人员都告诉了相关办公电话。

  再听“县为民办”领导的介绍:“县里为县级领导、中层干部、站所队长、村支部书记、社区书记配备751部岗位电话,并且将电话号码每天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公示,群众有事可以通过导航热线查询电话或者直接拨打!”

  这让记者想起了两件事:一是上午采访的功夫,梁光的电话响了两次,打电话的市民讲话声很大,情绪有些激动,但听完梁光的解释,电话那端降了分贝,明显灭了“火儿”;二是中午吃饭时,县委组织部长李淑艳接了个市民电话,扒了几口饭转身就办事去了!

  原来,甘南县委有规定,为老百姓办事实行“三个马上”:对于群众诉求,工作人员不马上办的,直接给一把手打电话;一把手不马上解决的,直接给县纪委打电话;县纪委不马上派人到现场查办的,给县纪委书记或县委书记打电话,从而切实把组织的需要,群众的需要变成干部的需要。“你不对组织负责不行,撤了你;你不对群众负责不行,组织不让你。”就这样,岗位电话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问政“发令枪”。

  为民办的领导告诉记者,半年来,全县各级干部已接听岗位电话3万多个,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超万件,其中,县党政主要领导接听电话1338个。

  “做法”跟着“想法”跑步前进

  “为民工程”的主旨是为群众做好服务,“想法”走在前,“做法”是摸索出来的——“县为民办”几部与百姓24小时连通的电话和751部岗位电话,叮铃铃响了半年,让领导干部广泛听取民声,解决民难,也有意识地对进一步创新为民服务的方式方法作出新的探索,比如县总工会缩短对特困职工帮扶的审批时限,比如县林业局的缩短办林权证时间……

  甘南若是一个“家”,群众进“家门”应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当日下午,记者不动声色地跟着一位前来办事的大叔走进了县林业局。

  “请问你是来办理什么业务?”“在这里填写就可以了。”“记得10个工作日之后带着身份证来领。”县林业局行政审批办公室门口一个瘦瘦高高的年轻女孩,声音很甜,站起来问话,后背挺得很直,看桌牌知道她叫刘颖。不到10分钟,办事大叔转了几个窗口,就办完了林权证的审批,没折腾。问后得知,这位大叔是甘南县兴十四镇林业站站长范忠志,光去年就帮大伙儿办了400多本林权证,“在往年累死也只能办200多本。”他说。

  速度快了,不怕出错?“不怕。因为压缩的时间都是各部门之间的衔接时间,硬件的东西还是不能缺少。”县林业局副局长李晓龙说,“工作人员在时间上让自己紧张一些,老百姓办事会轻松一些。”

  “说到底,‘为民工程’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工程,就是从反‘四风’入手解决干部的问题、通过解决干部的问题去解决群众的问题,它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产物。”梁光说,下一步,全县将进一步深化“为民工程”,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工作中去,变成干部的自觉行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推动全县跨越发展。

  记者点评

  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当下,个别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公信力。甘南县通过实施“为民工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把组织的需要、群众的需要转化成干部的需要,各级干部做到了眼睛向下、身子下沉、主动为群众服务,让好的作风聚集起发展正能量。全省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启动,我们期待黑土地上涌现出更多务实为民的好做法,以此取信于民,凝心聚力,推动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3日 10:19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