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无声警察陈国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陈国营(照片由株洲市公安局政治部提供)

陈国营(照片由株洲市公安局政治部提供)

陈国营(照片由株洲市公安局政治部提供)

  曾经在廖家村当过知青的陈国营,逢年过节都会回廖家村看望乡亲父老。2014年春节前,陈国营提着年货一家家串门。(照片由株洲市公安局政治部提供)

  一条水泥路,宽4.5米,长2.6公里。一头连着湖南省株洲市株洲县廖家村,另一头连着株洲市公安局民警陈国营。

  38年前,这还是一条3米宽的泥土路。下乡知青陈国营当上警察,走出了廖家村。

  38年间,无论在株洲市公安局刑侦大队,还是因患喉癌摘除声带转岗市公安局后勤部,陈国营没有忘记廖家村的老百姓,总是利用休息时间回村服务。

  1100次往返,无声警察陈国营在这条小路上留下了数不清的脚印。

  15年刑侦生涯,陈国营直接参与破获的刑事案件达千余起,抓获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至少1000多名。特别是他的“大嗓门”,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

  神勇警探

  “唐奶奶,身体还好吗?”2014年2月3日,陈国营又一次回到廖家村。“好,好。有你像亲儿子一样照顾我,哪能不好呀?”80岁的唐庆连亲热地拉着陈国营的手。

  1973年,陈国营到廖家村当知青。3年零8个月后,他被选派到株洲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当警察。

  离村那天,村民不舍,送他至村口。陈国营说:“我不会忘了回家的路。”

  破案没日没夜,出生入死。

  逢年过节,他还是回廖家村看望。久而久之,乡亲们也知道了不少陈国营的英勇事迹。

  1982年5月,株洲县发生一起命案。犯罪嫌疑人逃之夭夭。陈国营深入乡镇走访,寻找线索。他发现醴陵市八步桥乡一名刑满释放人员杨某有作案嫌疑。

  杨某30来岁,父母早逝,曾因盗窃罪入狱,无正当职业和经济来源的他,花钱却大手大脚。陈国营多次前往杨某户籍地派出所,对杨某的社会关系、可能落脚点和经常出没的场所开展调查。尽管杨某藏得隐蔽,陈国营在掌握部分犯罪证据后,将其在出租房内抓获。

  杨某被抓后,一言不发。时间在流逝。细心的陈国营发现,无人探望杨某。陈国营主动关心他,为他买洗漱工具,改善他的伙食,跟他谈心。渐渐地,杨某消除了抵触情绪。陈国营用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教育他。“法律是一条绳子,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杨某终于全盘交代了自己在八步桥乡、板杉乡等地参与盗窃案件50多起,强奸幼女案2起的罪行。犯罪嫌疑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1989年5月,株洲市冶金机械厂厂长彭某5岁的孙子被绑架,绑匪打电话索要2万元赎金:“小孩在我手里,不给钱就撕票!”时任郊区分局刑侦大队长的陈国营迅速组织人马,一边展开调查,寻找蛛丝马迹,一边传授彭某拖延策略,与绑匪周旋。犯罪分子再次打电话,限令彭某当晚9时前将现金埋放在株洲市郊荷花乡新桥村的霞湾商店门前的沙堆里,并插上标记。陈国营安排将赎金埋在指定地点,带领5名民警守株待兔。

  22时40分,一个黑影慢慢移到沙堆旁,弯下身子在沙堆里乱扒。陈国营第一个冲上去,怒吼一声:“别动!”手持尖刀的歹徒还没回过神来,已经被陈国营死死摁倒在地。5岁小孩顺利获救。震惊株洲的特大绑架案告破。

  15年刑侦生涯,陈国营直接参与破获的刑事案件达千余起,抓获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至少1000多名。特别是他的“大嗓门”,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

  每次见到回村的陈国营,唐奶奶总说:“国营啊,你们警察辛苦,千万别让坏人伤了。”陈国营总说:“放心吧奶奶,我会小心。再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宁愿伤自己,也不许坏人祸害老百姓。”

  陈国营进了手术室。从麻醉中醒来,没了声带,也没了嗅觉。陈国营成了“无喉人”。

  警察失声

  吃过中饭,陈国营陪唐奶奶散步晒太阳。走上水泥路,唐奶奶对陈国营说:“路平坦了。你身体也恢复了,真好!”

  1994年冬天起,廖家村的乡亲们一连4个月没听到陈国营熟悉的声音。

  那年春节前,陈国营回村帮忙料理唐庆连婆婆的后事,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咳嗽加剧,痰中带血,身体乏力。回到局里,也没把病放在心上,继续工作。陈国营咯血越来越厉害。除夕那天,趁着放假休息,妻子汤素平带着国营去医院检查。

  诊断结果:喉癌!

  医生告诉汤素平,做好思想准备,可能活不过半年。汤素平忍着悲伤回了家。吃过团圆饭后,问出了实情的陈国营,反倒安慰妻子:“放心吧,坏东西奈何不了我!”

  2月11日,汤素平在单位食堂给他过了39岁生日。大家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医生说,必须马上进行全喉摘除手术。2月18日,陈国营进了手术室。从麻醉中醒来,没了声带,也没了嗅觉。陈国营成了“无喉人”。

  10次化疗,25次放疗。这是陈国营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发不了声,没办法表达自己,陈国营在沉默中痛苦。出院回家后,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警服叠好放在了衣柜里,安安静静,跟陈国营一样无声等待。

  妻子打听到一个叫贺文饶的退休干部也得过这个病,会用食道发声,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丈夫。曙光初现,陈国营急忙拖着妻子去找贺文饶学习食道发声。先练习打嗝,再学着发简单的音。天不亮,陈国营就跑到山顶上去练习。每次练习过后,身上大汗淋漓。

  半年后,他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尽管发出的声音微弱、沙哑。他高兴地笑了!他戏称自己成了“唐老鸭”。

  陈国营强烈要求重返岗位。局领导考虑他的实际情况,把他从刑侦队调到了后勤部,负责市局机关食堂的物资采购。

  当他再一次回到廖家村,乡亲们看到他脖子上缠了一圈纱布,医生鉴定为三级语言残疾,再也不是那个声如洪钟的陈国营了。陈国营安慰乡亲们:“声音变了,我还是那个陈国营。”

  农民兄弟吃着这位素不相识的人民警察免费送来的午餐,边吃边流泪。

  “后勤部长”

  陈国营提着年货一家家串门。村民连声说谢谢。“应该是我谢你们!”这是陈国营用食道发出的声音。

  当年这位城里的高中生来到村里做知青,寄住在马佐钦、唐庆连夫妇家。国营病了,一个星期躺在床上动不了。马佐钦、唐庆连和村民轮流照顾他,给他送饭,喂饭。陈国营把这份恩情记在心里。

  每次回村,陈国营都是先去唐庆连夫妇家。唐庆连夫妇无儿无女,靠低保生活。有时候工作太忙,没时间回村,陈国营就通过客运司机捎包裹给唐奶奶。新鲜的蔬菜、水果、米……都是生活必需品。怕老人生活单调,就买来电视机。时间一长,电视机看坏了,又送去第2台。

  在陈国营办公室的抽屉里,有个信封专门装着唐庆连夫妇的病历。胳膊腿疼、白内障、小腿骨折……每一次看病都是陈国营出钱、张罗。不能陪的时候,就出钱请人照顾。

  2013年4月,马佐钦被检查出患肿瘤,唐庆连患冠心病。陈国营赶紧把两位老人接到株洲县渌口医院住院治疗。住院11天,陈国营每天做好饭菜送给唐庆连夫妇,然后再去上班。下了班,又回到医院照顾,直到深夜。年底,马佐钦去世了。陈国营请假回廖家村料理后事,送马佐钦最后一程。

  陈国营每次回村,总是打听村里情况。谁家遇到困难,他就出现在谁家。

  女村民肖利华丈夫死了,大儿子打工,小儿子马海波从部队复员后患脑瘤,失去劳动能力。2004年夏天,肖利华家的土砖房被暴雨冲垮,一家三口寄住在邻居的杂屋里。陈国营冒着大雨,踏着泥泞找到肖利华。他从口袋里掏出1200元钱,塞给肖利华。

  “不行不行,我们非亲非故,怎么能拿?”

  “拿着。房子倒了,人没事就好。下一步我们一起把房子建起来。”

  陈国营开着三轮车,顶着大太阳,从市区买了材料、家具、厨房用品等,运到肖利华家里。跑了多少趟?肖利华都数不清。3个月后,肖利华一家搬进宽敞明亮的房子,对陈国营说:“你真是个好人!”

  第二年,马海波脑瘤恶化。陈国营赶去看望,正好撞见马海波发病,脸色苍白,口吐白沫,浑身抽搐。肖利华抱着儿子流泪。陈国营摸了摸马海波的手。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回到市里,陈国营接连几天跑了好几家医院。医生建议尽早动手术,费用需要2万多元。陈国营找海波商量。海波说:“家里拿不出钱,我这病就不治了……”陈国营握住海波的手:“你是战士,怎么能轻易放弃?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海波的泪眼里重新燃起对生命的渴望。

  马家人四处奔走,挨家挨户恳求帮助。5元、10元、20元……凑到一万七千元。还差1万元。陈国营二话不说,拿出1万元交给马家。

  12月,马海波成功做了脑瘤切除手术。在海波住院的50天里,陈国营当起了“后勤部长”。一日三餐,都是陈国营从单位食堂准备好送到医院给海波和肖利华吃。陈国营陪海波聊天,得知同病室的农民病人家庭困难,为了节省,病人与陪护亲属经常不吃饭。

  第二天,陈国营又来送饭,连忙招呼大家:“来,一起吃。”原来,他悄悄增加了保温瓶的容量,带足了四个人的饭菜。农民兄弟吃着这位素不相识的人民警察免费送来的午餐,边吃边流泪。

  海波和他的母亲,病友与陪护亲属——这免费的饭菜一直吃到两个病人出院。护士还以为他们是一家人。海波告别疾病,又生龙活虎起来,如今他在湘潭市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2月中旬,记者专程到廖家村了解“无声警察”的故事。

  提起他做过的好事,村民如数家珍:帮身患癌症的村民许汉云联系医院;送患颈椎病生活无法自理的村民龙忠全去医院,垫付医疗费1000元;帮忙处理因车祸而死的村民彭宪安儿子后事,垫付1000元;买10吨水泥和200块玻璃,翻修学校……受过陈国营帮助的村民多达80余人。

  村党支部书记唐建春说:“陈国营简直就是我们廖家村的‘后勤部长’,会说话的110。”

  “警察的职责到底是什么?我搞刑侦的时候,曾以为警察的职责就是抓坏人。与廖家村老百姓打交道久了,才慢慢悟出来,抓坏人仅仅是警察的职责之一。全心全意服务老百姓才是警察的最高职责。”

  最高职责

  走着走着,陈国营开始琢磨这条早已习惯了的泥巴路。

  “咱村没企业,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要致富,先修路。我们是不是先把水泥路修起来?”2010年,陈国营找到刚上任不久的村支书唐建春,说出自己的想法。

  “村里没钱啊?”唐建春挠着脑袋有些犯难。有备而来的陈国营掏出一张存折交给唐建春。打开,10万元。这是陈国营一家的存款。“国营,这怎么行呢?”“钱就是用来花的。我这钱不够,只是带个头。剩下的,我们一起想办法筹吧。”

  陈国营和村主任列了一个名单,上面是从廖家村走出去的企业家。白天上班,晚上陈国营还出去跑,周末就更别说了。

  政府拨款、企业家和村民捐款,加上自己家捐的10万元,共筹集110万元。最后还差10万元缺口。怎么办?

  陈国营失眠了。最后决定,找母亲借十万元。母亲很支持,拿出自己的养老金交给陈国营。

  2012年4月,水泥路动工了。

  修路要填塘,牵涉到个人利益,有的村民不干了,甚至怀疑陈国营:一个外乡人,这么尽心尽力修路,他有什么好处?

  陈国营耐心上门做工作:“路是大家的。我们都要做点牺牲。”

  夏日炎炎,陈国营带着凉茶、水果、毛巾来到施工现场发给工人。拜托他们把路修好。当工人知道来慰问的人并不是包工头,也不是村干部,而是一名人民警察时,他们感动地说:“头一回见这样的警察,真是好样的!”

  廖家村一共有480户人家,1850人。陈国营成了廖家村的第1851个荣誉村民。

  陈国营不是富翁。平时生活非常节俭。上下班只坐公交车,从不打的。皮鞋脏了自己擦。上班穿警服,回廖家村穿便服,一件衣服要穿十来年。

  小区里有个老师办了一个“无喉人”发声培训班。主办者有心请陈国营去兼职授课,有报酬。陈国营婉言谢绝。

  可是,每天晚饭后,他总是与妻子汤素平一起在小区散步,有意无意去撞上那些来自各地的“无喉人”,告诉他们如何用食道发声,与他们谈心,帮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当然是免费的。

  陈国营的儿子陈昱名是一名交通警察。他告诉儿子:“当警察得有自己的原则,遵纪守法,不越雷池半步。”

  廖家村有个年轻人陈狄鑫,成绩一直优异,2007年,高考揭榜,小陈的分数距离二本分数线差9分,被一所三本学校录取。家人希望他复读,他不同意,与家人吵架,赌气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都撕了,打算外出打工。

  陈国营知道这件事,主动找他谈话:“你还年轻,不要灰心,没有考上重点大学,上其他学校一样可以成才。你可以去读警校。那里也锻炼人,出来可以像我一样穿上警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陈国营开导下,陈狄鑫刻苦学习,终于走进了湖南警察学院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陈狄鑫考醴陵市公安局,想让在市局工作的陈国营帮忙找关系。但陈国营拒绝了:“今年考不上就明年考,反正得靠自己。”

  陈狄鑫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醴陵市公安局。

  上岗前一天,陈国营特地找到陈狄鑫,提出四条要求:“一,坚持原则,不能逾越法律;二,执法时多换位思考;三,不搞刑讯逼供;四,低调做人,多为老百姓办事。”陈狄鑫以无声警察陈国营为标杆,牢记四条原则,2013年获得“醴陵二十佳警察”荣誉称号。

  株洲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唐向阳对记者说:“无论在刑侦还是后勤岗位上,陈国营尽职尽责,贡献突出,荣立战功。要不是那一次廖家村老百姓敲锣打鼓把锦旗送到局里来,38年里陈国营利用休息时间默默奉献的事还不知道要瞒到哪一天?战友们都说,‘无声警察’,陈国营就是人民警察的真正楷模。”

  采访陈国营,记者记录下陈国营一段话:“警察的职责到底是什么?我搞刑侦的时候,曾以为警察的职责就是抓坏人。与廖家村老百姓打交道久了,才慢慢悟出来,抓坏人仅仅是警察的职责之一。全心全意服务老百姓才是警察的最高职责。有困难找警察!面对老百姓的难题,我们没有分内与分外,没有8小时之内与之外,没有家人与外人的区别。穿上警服,就是这个命。为了老百姓,一切都得付出,包括自己的生命!”

  面对这名“无声警察”用食道发出的细微而沙哑的声音,记者肃然起敬。(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刘军)

润物细无声
光明日报评论员 刘文嘉

  民警陈国营做事,润物无声。

  破案,他会耐心地观察、走访、追踪、蹲点、周旋,会在抓捕现场一声断喝,也会在抓捕之后轻声细语打开犯人的心结。

  修路,他会默默地筹钱、募捐、申请拨款,然后捐出自己家的存折。

  扶危济困,他会送钱、送米、送面、送家电,做病号饭、修危旧房、垫付药费、翻盖学校,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村中老人。

  教育后辈,他会语重心长、春风化雨,更会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他恐怕没有经历过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案件,没有展现过任何“拦惊马”“挡子弹”的英姿,没有台上慷慨激昂的时刻,没有镜头里花团锦簇的瞬间。在之前十五年的刑侦生涯中,他就从未有过聚光灯照耀、麦克风簇拥的“英雄经验”;在喉癌夺走了他的声音后,他的人生更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默默无声。

  就是这样一个人,曾在十五年中破获了千余起刑事案件,在转岗后成了乡亲们的“后勤部长”、有求必应的“110”。若不是老百姓敲锣打鼓地把锦旗送到单位来,这一千一百次在城市和农村间的往返、这三十八年如一日的付出和奉献,都将是个被埋藏的故事。

  我们太习惯在大字标题和特写镜头里看到英雄的名字,却常常忘了,它更应该流传于人家里弄、街头巷尾;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反映出英雄的样貌,或是眉宇轩昂,或是目光如炬,却很少能勾勒出他们真实的样子——大多其貌不扬、讷于言语;我们更愿意相信英雄诞生在石破天惊、风云际会的时刻,却不知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做了一件事:数十年初心不改,一辈子润物无声。

  陈国营只是个普通的民警,但我想象不出比他更当得起“人民卫士”的警察是什么样。陈国营官不大,但我相信“践行群众路线”的宏大要求,就是指这一千一百次的往返、三十八年的照料,就是指那个开着三轮车给乡亲们拉板材的瞬间,就是指那些挨家挨户、四处奔走募捐的时刻,就是指那张被捐出去的十万元存折,就是指那无数捎给“唐奶奶”的包裹。

  那些平凡中的精彩,就像无声处的惊雷。“无声警察”陈国营,却有能力在所有人心中引起共鸣。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7日 05:57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