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山阳开通“为民服务直通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回应关切赶个早 便民服务落个好
山阳开通“为民服务直通车”

  “现在办事净遇好心人!”领到2.4万元的合疗报销款,高坝店镇桥耳沟村民王会霞兴奋地告诉邻居。这是实施“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以来,山阳县广大群众的普遍感受。就拿王会霞来说,从丈夫生病送医院治疗到临时救助、合疗保销、大病救助,再到残疾证办理,她只到镇政府和中心医院去过一次,其余全是电话和镇村干部代理服务,这一路她真切体会到的是服务的热心、快捷和省事。

  去年以来,针对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中反映出来的群众诉求反映难、办事难及干群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山阳县委实施了以“民情民意直通、惠民政策直通、群众办事直通、干群联系直通、矛盾调处直通、纠风监督直通”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视民情如家书,回应关切赶个早

  认真倾听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础。山阳县把延伸“触角”,打通“经络”作为大事来抓,着力于“民意上得来”,“政策下得去”,结实“123”民情整改网络:建立县镇村三级民情信息员、电子信箱、热线电话全天候民情收集一张网,组建由驻村包联干部、村组长、上岗党员和从“两代表一委员”中选聘的两支民情信息员队伍,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问题反映、民事代办等服务,依托村级“民情恳谈会”、镇级“民情交办会”、县级“民情督办会”三会制进行整改筛选,建立了能办即办,不能办及时逐级上报的民情月报制度,形成了覆盖全县、上下联动、民情直达的民情民意收集整改网络。

  户家塬镇吉家河村村民王恩义和王荣昌是叔侄又是邻居,因庄基纠纷,闹腾了多年。接到村上反映后,镇上第一时间召开了民情交办会,副书记赵军和综治司法干部徒步20余里来到吉家河村,和村上干部一道上门做工作,经过大半夜的促膝相谈,终于使叔侄二人积怨得到化解。到目前,通过“123”民情民意直通方式全县各级收集民情民意1.21万条,化解办理率98%以上。

  视民事如家事,认真办理落个好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一些窗口服务单位的真实写照,被群众所诟病。对此,该县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立完善了县、镇、村便民服务大厅(中心、站),编辑了《惠农政策汇编》和《便民服务手册》,收录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10方面119项惠民政策,涉及72个管理执法部门、服务行业的服务事项,推行群众办事引导员制度和一单式告知制度,做到服务内容、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热线电话“六公开”,给群众办事提供了“千里眼”、“点菜单”。正月初六,家住西关社区的李大娘一早来到电力局交电费,刚到一楼大厅,“大娘,您交电费吧?请到2号窗口。”年轻的女引导员一脸微笑。李大娘来到2号窗口,递过200元钱和自己的身份证,2分钟后办结。“大娘,请按磁卡方向回家在电表上刷一下就行了。如果费完了,您又没空来交,再刷一下,还能管两三天。”收费员的言语甜的像自家女儿,让大娘的心里格外敞亮。这是电力局去年9月以来新推出的“温馨服务”。广电网络公司更是推出了“一刻钟服务圈”项目,一个电话,15分钟内保证上门服务;农业系统的农技服务直通车、卫生系统党员志愿者医疗服务直通车,正如雨后春笋在山阳城乡竞相生发………

  视群众如家人,排忧解难情未了

  “常见干部面,急事干部办”。这句在群众中流传的顺口溜是山阳干部作风转变的真实写照,这源于该县用制度来固化干部作风建设成果,让党员干部常进群众门,变成一家人。他们在县级领导干部中推行“一联五帮”制度,32名县级领导干部共联系32个后进村,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户、致富典型户、普通党员户、信访户、村(社区)干部户160户,从不同群体知民情、解民需。坚持科级领导干部每年进农村、进基层、进企业排忧解难不少于90天的硬杠子。实行机关联系基层、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组织37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321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每名有能力的党员至少联系帮扶1户生活困难群众,承诺为群众办实事3.2万件。同时在全县开展“办事效率最差单位”、“落实最慢事项”、“工作落实不力个人”评选活动,在县电视台开办“向群众汇报、请群众评议”栏目,在“阳光”下“晒服务”。今年以来,各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面达到了100%,为群众解难事1.5万件。“干部基层走,结亲手拉手;你梦、我梦,中国梦,共为红火好光景!”这正月社火艺人的贺词把“为民服务直通车”的效果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7日 17:06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